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畜牧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3、融资能力不强、投入不足。全省畜牧业多元化投资主体尚未形成,企业间资产重组不活跃,大量闲置资产未盘活,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力度不够,制约了多元化融资渠道的形成。
  (三)发展机遇
  1、加入WTO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竞争环境和新的市场空间。由于我省猪肉、牛肉、羊肉价格一般比国际市场价格低40%—80%,在加入WTO后,潜在的市场空间将十分广阔。
  2、城乡居民食物结构的快速升级,成为畜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近10年来,随着城市化水平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畜产品需求在总量不断扩大的同时,对畜产品品种、品质、功能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将从消费需求上拉动畜牧业的结构调整。
  3、区位优势和产业化基础的提升构成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省经济区位承东启西,紧靠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部发达地区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养殖基地的外移,有利于我省畜牧业区位、资源优势的发挥,实现地区间产业优势的互补。
  二、发展思路和总体目标
  我省畜牧业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为主线,以体制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畜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稳定发展生猪、禽蛋生产,加快草食畜禽生产,突出发展奶业、蜂业,适度发展特种养殖等新兴产业。按照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方式,着力推进畜禽深加工工程、粮食蛋类转化工程、基地建设工程、龙头企业资本整合工程等四大产业工程,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壮大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一体化的大畜牧产业经营体系。我省畜牧产业化发展总体目标是:
  (一)总量目标:2007年,肉蛋奶总产量600万吨,年递增5.2%。
  (二)结构与产业体系建设目标:2007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畜产品加工业与畜牧业产值比达1∶1,畜牧业良种化率达90%,牛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动物及其产品优质率达65%;培育一批产业关联度大、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群体,形成若干个在国内市场居于领先地位的企业集团,创立名牌企业3—5个;建成较为完善的服务体系和产前、产中、产后密切关联并全方位开放的产业体系,初步奠定畜牧业成为农业中第一大产业的基础条件。
  (三)效益目标:2007年,畜牧业年转化粮食150亿斤,工业饲料年产量400万吨,农民人均牧业收入1285元(当年价)。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