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渔业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一)加强领导,搞好协调。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渔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和宏观调控,统一规划,加强协调。各级渔业主管部门要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解决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渔)民在产业化经营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服务,积极为龙头企业和广大农(渔)户排忧解难,为推进渔业产业化创造良好环境。认真落实支持渔业产业化的政策措施。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各市要根据市场需求导向,积极探索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思路、新方法。按照“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特色”的原则,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明确重点,强化措施,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性优势产业。在此基础上,制定各市渔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的具体实施方案,选择和发展各具地方特色又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化项目,引导农(渔)民和龙头企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龙头企业。盘活现有龙头企业的存量资产,充分挖掘潜力,走内涵扩大再生产的路子。帮助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龙头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资产重组。加大对渔业产业化经营的财政支持力度,同时,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充分利用省外、国外资金参与渔业产业化经营。调动各方面参与渔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特别要注意发挥个体、私营企业和中介组织对渔业产业化的推动作用。要在规划期内集中力量培育和发展一批能够拉动渔业产业升级、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营销。
  (四)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1、抓紧制定和完善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省直有关部门结合我省渔业产业化经营的实践,加快渔业行业标准和水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龙头企业要率先执行国家制定的水产品质量标准,制定和完善企业标准,有条件的要积极实行国际标准,为推动我省渔业生产标准化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2、建立和健全水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加快省、市两级水产品质检中心建设,配置专用设备,培训检验人员,严格检验制度,加强抽检力度。首先从生产环节做起,实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监控。龙头企业要主动执行质量标准及相应的技术规范,带动农(渔)户和基地的标准化生产。重点龙头企业和生产基地要尽快推行标明水产品产地、质量、等级的标识制度,建立可追溯的质量管理制度。
  3、树立和强化质量、品牌意识,加快资产向优势企业的转移,扩张名牌产品,实现规模经济。继续发展河蟹、鳜鱼、青虾等名优水产品的养殖,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和产业链。全方位树立水产品品牌形象,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4、加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规范市场秩序,打击制售假冒伪劣渔业生产资料和水产品的行为,加强渔业生产资料及各种辅助材料的质量监督、监测、许可和认证工作,从源头上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