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安徽省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2003―2007年)

  2007年,淮北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40万亩,其中阜阳市8万亩、宿州市8万亩、蚌埠市6万亩、亳州市6万亩、淮北市6万亩、淮南市6万亩。沿江棉花产区,新增优质专用棉50万亩,其中,巢湖市12万亩、安庆市10万亩、芜湖市6万亩、池州市6万亩、铜陵市6万亩、宣城市5万亩、马鞍山市5万亩。培育14个产值或销售额上亿元的棉花加工经营企业,其中淮北棉区7个、沿江棉区7个。重点培育1个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建成拥有现代化的网络交易设施、辐射力强、交易量大,规模效益好的区域性棉花交易市场。依托棉花原种场建设良种繁育基地5万亩。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抓好落实。
  由省供销社牵头,负责各地棉花产业化规划实施中的指导、协调、信息发布、标准制定和项目论证、龙头企业申报初审等工作。各地要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切合本地区实际的产业发展规划,坚持从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切实把棉花产业化发展规划落到实处。
  (二)依靠科技,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在淮北棉区围绕一熟、两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铺膜,抗旱节水、促早熟问题;在沿江棉区围绕两熟、多熟栽培,重点解决机械化制钵、工厂化育苗移栽及抗旱、排渍问题。实施棉花精准栽培工程,精量、半精量播种。淮北棉区机械化铺膜,半精量播种;沿江棉区机械化制钵、移栽。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建设病虫草害监测系统,实行综合防治,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三)加强品牌整合,实施棉花品牌战略。
  加大对棉花加工机械设备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棉花加工质量。实施品牌战略,生产加工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品牌棉花、免检棉花、“无三丝”棉花,以满足国内外棉花消费需求。
  (四)发挥省棉花行业协会作用,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加强行业管理,进一步强化省棉花行业协会联系政府与企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对棉花产业的扶持政策,参与审核产业化项目和龙头企业及资金的安排,检查督促资金、项目的落实和实施。同时,要大力发展农村各类流通、服务中介组织,培育农村经纪人队伍,努力提高组织化程度,拓宽流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
  (五)加强政策扶持,多渠道增加投入。
  要充分利用WTO规则内的国内支持空间,“绿箱”政策措施,在棉花生产、科研、良种繁育推广、棉田基本建设及技术培训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特别是种棉大户发展棉花生产。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和国有商业银行要积极支持解决棉花收购所需的资金。要广泛引进社会资金,加快棉花生产发展。
  (六)规范棉花市场秩序,严格质量监督管理。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