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规划》的内容、规划期限和体例
(一)《规划》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省行政区划调整工作的经验与主要问题;区域经济和城镇发展的现状、趋势;行政区划调整的基本原则;行政区划调整的总体思路和构想;政区的规模、层次研究分析;其他特殊问题的解决办法等。
(二)《规划》的期限要根据行政区划调整的客观需要和条件成熟程度提出不同时期的调整重点。
1.近期:2005年-2010年。
2.中期:2010年-2020年。
3.远期:2020年以后。
(三)《规划》的体例
1.《规划》文本:字数在10000字左右,内容全面,数据准确,论证充分(包括必要性、可行性、可能产生问题的解决意见等),有较强的操作性。
2.《规划》文本说明书:主要内容是对《规划》文本进行比较清晰的说明。
3.图件:主要包括全省行政区划现状图、全省行政区划调整总体规划示意图、全省分类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示意图等3类。
《规划》文本及说明书、图件均由省民政厅负责制作。
三、编制《规划》的方法步骤
1.建立组织进行部署。建立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编制
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各市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成立相应的协调机构,由政府领导挂帅,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工作。
2.收集上报相关资料。各地以市为单位,按要求收集辖区内的城镇体系、交通、旅游、矿产、人口等现状与规划以及市县政区图等资料,并上报省民政厅1份(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3.各市要在收集查阅资料和开展必要的调研基础上,对辖区内的撤县设市、撤市(县)改区、撤乡建镇、撤镇(乡)设街道、市区区划调整、街道办事处规模调整、解决有县无城、逐步理顺各类开发区和农林场行政管理体制等问题,以市政府名义提出初步意见并报省。
4.由省民政厅编制《规划》,组织论证评审。对各市提供的相关资料和市政府关于区划调整规划的初步意见,由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编制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进行汇总、分析,并会同东北大学共同编制全省的《规划》文本、说明书及其图件初稿;形成初稿后分别提交专家学者和联席会议进行论证、评审。
5.《规划》经省政府同意后报民政部。
四、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行政区划与国家的地方政治体制、经济体制、行政体制、司法体制密切相关,是一个较大的系统工程,制定好我省行政区划调整规划对推进全省经济与社会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站在全局的高度,密切配合,搞好协作,确保任务的按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