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企业布局:在宜昌、十堰等水果的集中产区建设加工园区,分期分批建设水果自动分级包装厂、冷藏库,改造现有的果汁、罐头加工企业,建成一批国内知名的水果加工企业。
5、重点项目:
(1)在枝江市安福寺镇兴建果蔬工业园区,在宜都市红花套镇兴建清江水果产业加工园区,在随州市曾都区洪山镇兴建鄂北罐头城,在丹江口、郧县建设橘瓣罐头加工基地,配套建设产品保鲜库、大中型柑橘商品化处理分级包装厂及水果深加工企业。
(2)支持水果加工企业加强对香精油、类黄酮、橙皮甙、色素、柠檬苦素、果胶、果冻、蜜饯和皮渣饲料等系列产品开发,提高产品附加值。
近期重点支持汇源集团宜昌有限公司、汇源集团黄冈有限公司、湖北望春花浓缩果汁有限公司、椰风(宜昌)有限公司、丰岛集团宜都食品有限公司、枝江市隆华食品工贸有限公司、宜都元泰食品有限公司、秭归帝元罐头食品有限公司、宜昌市鸿新食品有限公司、随州市洪山食品厂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
(十二)黄姜加工
1、现实基础:我省黄姜资源丰富,是全国黄姜的主要产区之一,年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用于皂素、双烯加工的鲜姜量40万吨。皂素年生产能力2200吨以上,实际生产皂素700吨,占全国产量的50%和世界产量的20%以上;年加工双烯生产能力750吨,生产沃氏氧化物280吨,产品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皂素是200多种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原料药,世界皂素年需求量约3500吨左右,我国约1500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市场甾体激素药物销售额每年以4.3%—8%左右递增。我省黄姜生产加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工栽培黄姜质量不稳定,皂素含量低,加工成本高,黄姜综合开发利用水平仍处于初加工阶段,皂素后续产品链条亟待延伸。
2、发展方向:重视黄姜高含品种的选育,普及黄姜高产栽培种植技术,降低加工成本;巩固发展皂素生产,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皂素产业;加快龙头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完善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新产品的研制和黄姜的综合利用,发展深加工产品,延长产业链;注重污染治理,保护环境,实现黄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发展目标:到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黄姜加工企业产值达10亿元,年均递增10%;黄姜加工转化率由目前的20%左右提高到40%以上,黄姜深加工比例提高到20%以上;皂素产量达到1500吨,消化鲜姜22万吨。到2010年,全省黄姜加工企业产值15亿元,黄姜的加工及制成品向多样化、优质化方向发展,皂素总体质量达到目前发达国家水平,部分特色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企业布局:立足原料基地和销售市场,避免盲目扩张;逐步整合现有企业,实现规模效益;在黄姜集中产地建立皂素工业园区。
5、重点项目:(1)壮大龙头企业,选择1—2家加工企业进行扩建改造,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实现企业年产皂素300吨以上。(2)加强皂素下游产品开发,积极开发黄姜灭螺药,利用残渣资源生产清洁炭、活性炭、生物饲料、工业酒精、有机肥料、食用菌等新型产品。(3)加强污染防治设施的建设,建立环境污染监控体系。
在满足南水北调工程总体需要的前提下,近期重点支持湖北百科皂素有限公司、湖北芳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丹江安泰激素有限公司、房县皂素厂、郧县鑫康迪医药化工厂、湖北仝鑫工贸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发展。
(十三)酒类加工
1、现实基础:我省白酒总产量12万吨以上,居全国第11位;啤酒总产量100万吨以上,居全国第12位,形成了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但生产啤酒所需大麦芽、生产优势白酒所需的高粱主要靠进口和外省采购,酿酒行业特别是白酒行业企业小而散的状况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改变,目前的主导产品仍以中低档产品为主。酒类市场消费趋势是向优质、低度、营养健康的方向发展,啤酒、葡萄酒、黄酒、保健酒的消费量将逐步上升。
2、发展方向:推进“四个转变”,即普通酒向优质酒转变、高度酒向低度酒转变、蒸馏酒向酿造酒转变、粮食酒向水果酒转变;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档次,创立知名品牌;深化改革,调整企业结构,提高集约化程度。
3、发展目标:到2007年,饮料酒总产量205万吨,其中:啤酒180万吨,白酒(含保健酒)25万吨,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总额23亿元。到2010年,饮料酒总产量270万吨,其中:啤酒240万吨,白酒(含保健酒)30万吨,销售收入135亿元,利税总额30亿元。培育2-3个全国名牌产品。
4、企业布局:关停并转规模小、设备陈旧、质量无保证的企业,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白酒行业重点支持枝江、白云边、稻花香尽快做强做大,提升品牌形象,争创中国名牌;果露酒行业重点支持劲牌酒业争创中国保健酒第一品牌,将劲牌公司建成现代化保健酒名牌企业;啤酒行业重点支持金龙泉、华润啤酒、百威(武汉)、青岛(黄石)、燕京(襄樊)五大公司开发中、高档啤酒,提升品牌形象和产品档次。
5、重点项目:
(1)百威(武汉)国际啤酒有限公司扩建34万吨啤酒工程。
(2)湖北金龙泉集团年产20万吨燃料酒精工程,金龙泉啤酒孝感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啤酒生产线改造。
(3)青岛啤酒(黄石)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青岛啤酒扩建工程,青岛啤酒应城、随州、天门分公司各年产10万吨啤酒生产线改造。
(4)襄樊燕京啤酒公司8万吨啤酒扩建。
(5)湖北劲牌酒业公司年产2万吨保健酒生产基地建设。
(6)剑南春集团黄山头酒业公司窖池、罐装改造。(7)襄樊三九酿酒厂万吨名酒(沱牌)扩建改造。
(十四)茶叶加工
1、现实基础:我省现有大小茶叶加工企业近千家,其中具有一定规模的骨干龙头企业20家。年加工能力3万吨以上,实际加工量2.3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35%。加工产品主要是绿茶、宜红茶、边销茶(砖茶),年创汇额近500万美元。茶叶是世界性饮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六种保健品之一,无论是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茶叶消费逐年增加。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预测分析,到2010年世界红茶出口年均增长速度为1.7%,绿茶为2.8%。我国绿茶在世界上具有独特优势,占国际绿茶销售额的80%以上。我省绿茶自然品质好,极具竞争优势,出口市场广阔。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多数加工企业设备陈旧,产品的质量和包装档次低,缺乏知名品牌,茶叶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起步较晚。
2、发展方向:加强茶叶优良品种的选育,加快茶叶加工企业原料基地建设,运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加快对传统制茶业的改造,重点抓好名优茶、出口绿茶和宜红茶的加工,在名牌产品、新产品和绿色食品茶、有机茶等方面加大开发力度。
3、发展目标:到2007年,茶叶加工量达到5万吨,消化鲜茶原料20万吨,创产值7亿元,出口创汇2000万美元。到2010年,加工量达到6万吨,消化鲜茶原料24万吨,创产值10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并力争有一个品牌进入全国十大名茶之列。
4、企业布局:鄂东大别山区发展名优绿茶和出口绿茶加工,鄂西武陵山及宜昌三峡地区发展富硒绿茶、宜红茶加工以及茶多酚深加工,鄂西北秦巴山区发展名优绿茶和有机茶加工,鄂南幕阜山区发展名优早茶及边销茶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