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发展方向:以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为标准,以湖北现有地道药材生产基地为依托,在抓好生产规模最大的黄姜生产,确保湖北茯苓、黄连等传统名优药材质量及市场优势的同时,引进先进的设备及工艺,改造药材产地加工厂,逐步实现机械化清洗、整形,烘房式干燥,规范化包装,规模化生产,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充分发挥湖北中药资源及地道药材品牌优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国内外大型医药企业在我省建立绿色药材生产、加工基地,扩大湖北药材在国内外医药市场的份额;进一步加强中药材产品深度加工及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产品加工附加值和产区经济效益。
3、发展目标:到2007年,地道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10万吨,产值20亿元,培育优质药材品牌6~8个;地产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产值10亿元,培育优质药材品牌3~4个。到2010年,地道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20吨,产值达到40亿元。地产中药材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产值达到15亿元。
4、企业布局:按照湖北中药资源区划及药材产区地道性特点,在大宗药材集中产区,逐步淘汰规模小、设备差、加工档次低的小型企业,扶持发展龙头企业,培植地道中药材知名品牌。
5、重点项目:
(1)分别在英山县石头咀镇、罗田县九资河镇各建设500亩茯苓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年产10万袋优质菌种的茯苓菌种培育厂、年产10万公斤茯苓药材的加工生产线及干燥烘房。
(2)在麻城市福田河镇建设500亩白菊花种植示范基地和年产500吨微波杀青、蒸汽干燥的白菊花药材加工生产线。
(3)在利川市福宝山药材场建设5000亩黄连规范化种植基地和年产500吨黄连药材规范化加工生产线。
(4)在襄樊市欧庙乡建设2000亩麦冬规范化种植基地和加工生产线。
(5)在潜江市园林镇建设1000亩荆半夏药材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年产100吨半夏药材加工生产线。
(6)在孝感市楚天鹿园建设800头梅花鹿规范化养殖场和年产值1500万元的鹿制品加工生产线。
(7)以湖北省中医药研究院为基础,建立湖北省地道药材产品研发中心及质量监测中心。
近期重点扶持北京同仁堂湖北中药材有限公司、湖北湖村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利川市福宝山药材厂、蕲春县李时珍药业有限公司、麻城市福海菊花有限公司、潜江市中药材公司、湖北楚天鹿园科技开发公司等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
(九)蜂产品加工
1、现实基础:我省蜂产品原料品质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近年来蜂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产值、销售额、创汇额已连续三年位居全国首位。蜂蜜年加工能力3万吨以上,实际年加工量1.8万左右,原料以本省为主,同时从周边省区收购。蜂产品既是天然食品,又具有保健功能,目前国际市场消费量呈现上升趋势,国内购买力也大大增强。我省蜂产品加工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加工企业仅限于是对蜂蜜、蜂王浆原料进行简单的物理加工处理,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亟待提高。
2、发展方向:应用先进技术和装备,重点发展绿色无公害成熟蜂蜜和高癸烯酸含量蜂王浆,积极开发蜂花粉、蜂胶等系列产品,改进包装,加强蜂产品质量监控,不断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3、发展目标:到2007年,蜂蜜产量达到9500吨,蜂王浆产量达到130吨,出口创汇1200万美元。到2010年,蜂蜜产量达到2.1万吨,蜂王浆产量达到480吨,出口创汇3600万美元。
4、企业布局:调减蜂蜜浓缩加工企业的数量,发展蜂王浆和蜂胶加工企业。武汉、荆州、黄冈、荆门等产区,重点发展以规模化生产蜂蜜为主的企业;孝感、麻城、随州等产区,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蜂产品加工企业。
5、重点项目:
(1)依托湖北扬子江蜂业、孝感三蜂蜜业、武汉小蜜蜂食品、麻城英联等企业,将不同来源的蜂蜜原料进行消毒、脱色、去农残、去抗生素等工艺处理,生产质量稳定,颜色、口感一致,无残留、无抗生素的精制蜂蜜。
(2)对扬子江蜂业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生物酶分解法,解决蜂王浆在饮料行业中应用的局限性,使其最终产品溶于水中清澈透明,开发出系列蜂王浆保健饮料。
(3)对随州小森林蜂胶厂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采用不同级别提取方法,分级分层提取蜂胶中的黄酮类等有效物质,满足医药原料市场需求。
(十)饲料加工
1、现实基础:我省年饲料加工能力600万吨,年实际加工量330-350万吨,产品在本省的占有率为70-80%,有的产品已打入国际市场。目前我省饲料年需求量预计在600万吨以上,随着养殖业的稳步发展,饲料市场空间将越来越大。存在的问题是,边远地区饲料加工能力不足,大宗原料基本上从外省购进,企业生产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2、发展方向:建立稳定的饲料原料基地,扩大饲料加工能力和产量;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引起先进技术,更新生产设备;加大无公害、绿色饲料、饲料添加剂的生产和开发力度,不断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
3、发展目标:2007年,饲料总产量达到400万吨以上,产值达95亿元,利税0.9亿元,出口创汇1300美元。2010年,饲料产量达到480万吨,产值达110亿元,利税1.2元,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培育2-3个年产饲料10万吨以上的龙头企业。
4、企业布局:在江汉平原大力发展饲料加工;在武汉等中心城市重点发展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饲料添加剂及预混合饲料;在省内边远地区利用资源优势兴办饲料加工企业。
5、重点项目:
(1)以湖北天荣股份公司、湖北武汉正达饲料有限公司、武汉华美饲料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规模化饲料原料基地和养殖场,提高生产能力。
(2)以湖北安琪酵母股份公司、湖北广济药业股份公司、武汉新华扬公司为依托,扩大饲料酵母、饲用维生素B2、饲用复合酶制剂和强稳C等知名产品的产量。
(3)以省农业厅饲料办为主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抓好构树叶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
近期重点支持武汉华美、武汉正大、湖北天荣、宜昌正大、武汉通威、湖北安琪、广济药业、武汉新华扬等饲料企业和饲料添加剂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开发。
(十一)水果加工
1、现实基础:水果是我省重要的经济作物,2002年种植面积344.14万亩(其中果园面积229.4万亩),产量223.11万吨。果园面积和产量分别在全国排第16位和11位。我省90%以上的水果是鲜销,产后处理目前仅限于柑橘等少数果品。全省现有柑橘选果、分级、打蜡包装线90多台(套)。水果深加工以罐头和果汁为主,其中桔瓣罐头加工发展最快,年加工量已达到2万吨以上。果汁和水果罐头市场前景看好,世界天然果汁市场平均每年以25%的速度递增,目前世界人均果汁年消费量7公斤,我国人均年消费量约1.6公斤,市场空间还十分广阔。
2、发展方向:在加强水果优良品种的培育与原料基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提高水果采后清洗、分级、预冷、杀菌、打蜡、包装等商品化处理程度和冷藏运输比例,积极发展以罐头和果汁为主导产品的水果深加工,并在产品的开发上逐渐形成系列,实现品种的多样化,创建竞争力强的品牌。
3、发展目标:到2007年,全省水果初加工(采后商品化处理)生产线达到150台(套)以上,年加工量达到80万吨以上,年加工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到2010年,全省水果年加工量达到100万吨以上,年加工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做强做大“桔颂”、“昭君村”、“晓曦红”、“武当”等果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