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的通知[失效]

  2、发展方向
  木材加工:充分合理利用人工速生树种,扩大现有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开发定向刨花板、阻燃刨花板、高密度板、结构板等人造板新品种;以大中城市为依托,保留我国传统仿古工艺,引进国际先进流行生产工艺,努力扩大家具生产能力和市场占有份额;瞄准国际市场,扩大海外资源的定向进口规模,解决加工原料短缺和结构不合理问题;大力开发培育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实现可持续发展。
  木浆造纸:实行鼓励、扶持的产业政策,大力推进林纸一体化工程,形成以纸养林、以林促纸、林纸一体的产业化新格局。促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造纸业和林业建设协调发展,使我省造纸业在较短的时间内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林产化工:充分发挥我省松脂资源优势,改造老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逐步淘汰落后的工艺和设备,提高松香品质和产量;改进五倍子繁育技术,加大原料基地建设力度,开发单宁酸产品应用领域;面向市场,开发色素、香精、化妆品系列、保健品系列等产品,做大做强栀子和木瓜产业。
  竹藤加工:充分利用我省竹藤资源优势,依托竹藤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先进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发竹藤加工新产品,进一步加快原料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竹藤家具、日用品、旅游工艺品、竹炭生产和竹浆造纸。
  3、发展目标
  木材加工:到2010年基本建成年产200立方米人造板、700万件家具生产能力。产品年销售收入179亿元,其中木(竹)材生产49亿元,人造板95亿元,家具35亿元;年创利税50亿元,出口创汇2亿美元。
  木浆造纸:到2010年,全省木、竹材制浆年生产能力达到190万吨,木浆造纸产量达到200万吨以上,产值150亿元。
  林产化工:到2010年,新建和改造松香生产线,总产量达到3万吨,年产值1亿元;五倍子加工能力达到4万吨,年加工产值7亿元;年产色素2000吨、香精100吨,实现产值9亿元。
  竹藤加工:到2010年,全省以鄂南为中心发展楠竹面积350万亩,其中新造竹林面积200万亩,改造低产竹林面积150万亩,实现种植产值21亿元。各类竹加工产品年产值达到20亿元,利税2.5亿元,出口创汇3000万美元。
  4、企业布局
  木材加工:以石首吉象、咸宁巨宁、蕲春九方园、省木业集团等骨干企业为龙头,在江汉平原、鄂南、鄂东和武汉周边地区构建人造板加工和家具生产两大基地。
  木浆造纸:在荆州至武汉的长江两岸重点布局武汉晨鸣、赤壁晨鸣、监利大枫、荆州骏马等4个木浆造纸工业项目。
  林产化工:依托现有企业和引进外来企业,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在黄冈、十堰、宜昌、随州、荆门、孝感、襄樊等地形成松香、单宁酸、栀子、木瓜产业链和湖北特色产业。
  竹藤加工: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依托现有企业和引进外资企业,在咸宁、黄冈、黄石等地开发以竹炭、竹胶板、竹地板、竹藤工艺品等为主的竹藤系列产品。
  5、重点项目
  木材加工:
  (1)人造板。在武汉周边及孝感、恩施、荆门、宜昌、随州等地重点发展定向结构刨花板、中密度纤维板和强化复合地板、微粒板生产,新建和扩建加工项目六个,重点支持石首吉象、五峰山山、咸宁巨宁、省木业集团、鄂林、荆门洪森、荆门宝源、蕲春九方圆、恩施福恩、随州高远等企业发展。
  (2)家具。重点支持武汉、十堰、荆州、荆门、襄樊、宜昌、黄石等地,各选择一家家具生产企业进行扩建,引进部分专用设备和油漆工艺,提高家具质量,逐步形成年产700万件家具的优势产业。
  木浆造纸:重点抓好四项工程:
  (1)武汉晨鸣纸业20万吨木浆、20万吨高档文化纸和30万吨纸板生产线及其50万亩配套基地的建设;
  (2)赤壁晨鸣纸业35万吨林(竹)纸一体化工程;
  (3)监利大枫纸业20万吨木浆、30万吨纸及纸板项目;
  (4)荆州骏马纸业50万吨林纸一体化工程。
  林产化工:
  (1)松香。在黄冈、宜昌、荆门、随州、十堰等地新建和扩建五至七家新法生产松香厂。
  (2)单宁酸。以五峰翔源林化公司、竹山县林化厂为龙头,在宜昌、十堰各发展50万亩倍林基地。
  (3)林产色素。在孝南、长阳新、扩建二家各1000吨色素厂,配套建设20万亩栀子基地。
  (4)基地建设。在谷城、老河口、丹江口等县市发展花椒基地30万亩;在郧县、郧西发展木瓜基地100万亩。
  竹藤加工:在咸宁、黄冈、黄石等地重点发展竹炭、竹醋液、竹胶板、竹地板、卫生筷、竹制工艺品等产品生产,新建咸宁市竹产品工业园,扩建黄冈市环球竹地板厂、通山县竹胶板厂、咸宁市兴林竹胶板厂、赤壁市楚天激光工艺品厂等,配套建设竹林基地350万亩。
  (七)棉麻加工
  1、
现实基础:纺织工业是湖北的传统支柱产业,综合生产能力位居全国前列。全省棉纺拥有环锭纺331.29万枚,居全国第3位;气流纺5.4万头,居全国第二位。全省麻棉混纺、麻与化纤混纺纱线年产量达2.4万吨,占全国的二分之一,麻棉纱市场占有率50%以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小规模企业比重较大,先进纺纱设备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棉麻纺织品种仍以传统的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名牌产品少。目前,我国纺织工业正处于一个高速增长时期。在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中,纺织工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2、发展方向:继续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加快全流程更新改造步伐,加强纺织专用器材的研发与应用,改造纱线准备工序的技术手段,发展无梭织机;利用先进技术装备和多种新型纺织纤维的开发成果,开发各种高支纱、高弹纱、天然彩色棉纱及棉麻等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较高附加值的品种;提高装备的技术水平,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尽快使棉麻纱线的质量达到国际公认标准,增强国际市场竞争力。
  3、发展目标:到2007年,先进纺纱设备达到550万锭左右。到2010年,先进纺纱设备达到700万锭左右,无梭织机比重达到50%以上,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4、企业布局:棉纺实施“123810计划”,通过重组,在武汉、襄樊、荆州、仙桃、孝感等地,逐步形成由1个100万锭、2个50万锭、3个30万锭、8个20万锭、10个10万锭的纺织企业组成的、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棉纺织企业集团,使湖北棉纺织的主要生产能力集中在优势企业群体内。同时,把咸宁建成国内外知名的苎麻种植、纺织加工的出口基地。
  5、重点项目:仙桃裕波100万纱绽、武汉一棉10万锭精梳纱及500台喷气织机、江南集团15万纱锭及700台喷气织机、襄棉15万纱锭和500台喷气织机、襄樊银河10万纱锭和800台喷气织机、荆州奥达15万纱锭和800台喷气织机、孝棉20万纱锭和800台喷气织机、蒲纺30万纱锭和1000台剑杆及喷气织机、安棉10万纱锭和300台无梭织机项目等。麻纺以湖北天化麻业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银泉纺织有限公司、湖北咸宁精华苎麻纺织有限公司为重点,开发苎麻生物脱胶、梳纺和牵切工艺技术设备及麻纺织印染后整理技术。
  (八)中药材加工
 
 1、现实基础:我省中药资源丰富,药用植物、动物、矿物种类多达3970种,位居全国第5位。全省人工种养药材已达66种,具有较大种养规模的32种,产区加工总能力超过40万吨,平均年加工量20万吨。但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广泛分布在产区村、乡(镇);加工设备简陋、加工工艺陈旧,包装落后,产品多为初级品或药材原料。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国际市场对中药材的需求日益扩大,国际市场植物药及其制成品2000年的销售额已达300亿美元左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