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的通知[失效]
*注:本篇法规已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的决定(发布日期:2010年12月1日,实施日期:2010年12月1日)废止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优势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的通知
(鄂政办发[2004]128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已经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四年八月三十日

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2004--2010年)

目录


  一、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特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发展潜力和优势
  二、国际国内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趋势
  (一)产品结构多样化
  (二)研制开发系列化
  (三)生产过程标准化
  (四)企业规模大型化
  (五)市场营销品牌化
  (六)经营组织一体化
  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原则和目标
  (一)基本思路
  (二)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一)粮食加工
  (二)油料加工
  (三)畜产品加工
  (四)水产品加工
  (五)蔬菜加工
  (六)林产品加工
  (七)棉麻加工
  (八)中药材加工
  (九)蜂产品加工
  (十)饲料加工
  (十一)水果加工
  (十二)黄姜加工
  (十三)酒类加工
  (十四)茶叶加工
  (十五)板栗加工
  (十六)构树加工
  五、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统一思想认识,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
  (二)调整结构,建立稳定的原料基地
  (三)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和产业资源整合,壮大龙头企业
  (四)加快科技进步,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的档次
  (五)建立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完善质量安全体系
  (六)扶持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着力开拓销售市场
  (七)落实优惠政策,加快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即以农、林、牧、渔产品及其加工品为原料所进行的工业生产活动,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与市场结合紧密和生产过程中劳动生产率递增、产品收入需求弹性较大、产业关联效益显著等特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利于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提高农业竞争力,有利于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是发展农业产业化,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我省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进全省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的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特制定《湖北省优势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规划》。

一、湖北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

  (一)基本特点
  1、
发展迅速并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2002年,我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共有企业2191个(指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以下工业总数统计口径相同)、职工人数64.23万人,实现产值916.04亿元、产品销售收入826.87亿元、利税总额86.3亿元,分别占全省工业总数的35.4%、31.2%、25.5%、24.5%、21.3%。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已成为我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2、门类齐全且部分行业位居全国前列
  我省农产品加工业门类齐全,涵盖了12个子行业,具备了较强的基础和实力。2002年,纺织、服装和食品加工等三个子行业的工业总产值过百亿元,分别达到221.5亿元、181.6亿元和112.1亿元;烟草、饮料和造纸等三个子行业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92.5亿元、89.4亿元和65.1亿元。部分行业产值位居全国前列。烟草、食品加工、纺织、饮料和造纸等五个子行业的产值列全国前10位,分别居第3位、第5位、第6位、第7位和第9位。
  3、投资主体多元化且非国有经济比重扩大
  投资主体多元化和非国有经济占主体地位,是我省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经济构成的一个突出特点。从投资主体看,除国有资本外,还有集体资本、私营资本、外商资本和港澳台资本,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特征十分明显。从经济构成看,非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突出。2002年,在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有企业单位数664个、实收资本114亿元、产值330.7亿元、利税40.2亿元,分别占总数的30.3%、47.4%、36.1%和46.6%,国有经济的比重已显著降低。
  4、企业实力增强且农业产业化稳步发展
  一是涌现了一批骨干企业。目前我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有2100多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1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06家;涌现出了武汉多福、黄冈华益、襄樊万宝、荆州天荣、宜昌仝鑫、孝感南大、天门健康等一批实力较强的骨干企业。二是打造了一批品牌。我省依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形成了珍雪、武昌鱼、友芝友、稻花香、白云边等一批知名品牌。三是建立了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既降低了企业的交易成本,又能确保农民获得稳定收益,带动农民持续增收。
  5、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力提高且带动农民增收效果显著
  近几年,农产品加工业从业人员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仍然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体。2002年,平均每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拥有职工293人,比1997年增加122人。在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体的龙头企业带动下,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年均增收50元以上。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产品加工率较低,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
  一是加工比例偏低。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率只有40%,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水平;农业总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之比约为1∶0.8,远低于发达国家1∶3左右的水平。二是精深加工发展不够。我省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比例只有20%左右,而发达国家却高达70%以上。同一种原料,在我省往往只能加工出几种产品;在发达国家却能生产出几百甚至上千种产品,如玉米能被精加工成3000多种产品,其中的氨基酸类产品可比玉米原料增值百倍以上。三是高附加值的产业发展不够。2002年,在全省食品工业总产值中,产值利税率较高的烟草(45.5%)、饮料(17.75%)和食品制造(8.5%)等三个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只有22.6%、21.9%和10.9%;而产值利税率较低的食品加工业(5.3%)产值比重高达44.6%。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抑制了产业的利润增长空间。四是符合未来市场需要的产品不多。安全、营养、方便正日益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和方向,但我省真正在国际国内市场叫得响的安全食品和绿色食品还很少。
  2、企业竞争力较差,产品市场占有率不高
  我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不足,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的竞争力较差。一是企业规模不大。2001年,我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平均资产、产值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9.8%和8.4%,居全国第23位和第9位。二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新产品产值率为4.1%,居全国第15位;投入产出率为66.9%,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3位;农产品加工企业科研开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0.0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8位。三是知名品牌严重缺乏。我省虽然注册了一大批地方品牌,但还没有享誉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品牌。由于企业实力不强、生产工艺落后、产品更新缓慢,加上名牌产品缺乏,我省农业加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很低,出现了湖北市场反被河南双汇、湖南金健和江苏福临门等外省品牌占领的现象。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