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口,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当前阻碍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是文化体制改革的滞后,因此要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作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各级政府要按照分类指导的原则加快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政府有关部门要继续加大投入,文化单位也要讲成本核算;对具有面向市场能力的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要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积极创造条件逐步改制为企业;对现有文化企业,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实行公司化改造,促进其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鼓励一批主业突出、综合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实行跨地区发展和多媒体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鼓励社会资金注入文化企业,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公司制改造;鼓励国有文化资产公司对下属公司实行多元投资主体的内部股份制改造;鼓励经营者和技术骨干持大股,使股权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鼓励按照国家有关政策采取租赁、承包或出售等方式实行资产重组;鼓励少数长期亏损、资不抵债的文化企业实行兼并、破产和关闭。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在过渡期内,可允许原享受的优惠政策不变,还可以有计划地筹建若干文化产业资产经营公司,负责国有文化产业的资本运作。
(四)拓宽思路,放开搞活,尽快形成社会力量兴办文化产业的发展格局
在充分吸纳民间资金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积极引进外资,提升文化产业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程度。要改革政府投入的方向和投入的方式,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财政要继续给予经费保证,加大投入力度;对准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要区别情况给予一定的财政扶持;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要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结构,实行公司制改造,使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并鼓励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扩大规模,对有条件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要鼓励其成为上市公司。
要适应加入WTO的需要,借鉴浙江等省发展非公有制企业的成功经验,实行无歧视原则,积极发展文化产业领域的非公有制企业。取消在艺术表演、文化娱乐、出版物发行等领域对非公有制经济投入的限制;取消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定等方面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从业人员的限制,鼓励不同所有制企业开展公平竞争。
(五)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集团,规划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园
要以文化企业为主体,以资本为纽带,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着力培育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主业突出、综合竞争能力强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组建集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注重推进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防止拼凑集团和搞翻牌集团。要注重运用经济手段,防止使用行政手段强行组合。
要积极培育一批文化产业园区。这些园区可以是以文化产品生产区、主题公园、大型的文化市场以及与之配套的生活服务区等方面组成的综合性园区,也可以是以某项产业为重点、兼顾其他的单项性园区,特别要注重发展以电子出版、影视、新型主题公园等高科技文化产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园区。进入文化产业园的文化企业,要在规划建设、土地使用、人才引进、规费减免等方面实施优惠的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产业集聚,以吸纳国内甚至国外大型文化企业到产业园区内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