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省目前纳税人数量快速增长和征管人手相对紧缺的客观矛盾,责任区要积极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的层次和水平。各地应通过配置必要的硬件设备和整合与责任区管理相关的软件,为责任区管理员履行职责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责任区管理员日常工作中所获信息应及时按要求输入计算机,实行共享。责任区要通过信息化实现纳税人户籍资料的“一户式”存储管理,同时以信息化为依托定期采集和分析税源管理数据,并据此开展纳税评估工作。责任区要通过网络实现与稽查、征收部门的实时连接,相互支持,密切协作,确保工作顺畅衔接。责任区要积极推行税控收款机等税控装置,督促使用税控装置的纳税人如实录入经营数据和开具税控发票。
三、深化责任区管理、强化税源监控的要求
(一)强化组织,保障责任区管理的落实
一是要加强领导,统一思想。责任区管理是管事与管户的结合,是从具体事务入手的管户,是当前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问题的有效手段。各级国税机关领导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加强对责任区管理工作的领导,保证责任区管理落实到位。二是要精心组织,认真落实。各地要加强责任区管理制度的落实,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责任区划分方法,保证责任区管理在组织上到位;要保证责任区税收管理员的配备能适应责任区管理工作要求,强化责任区管理员的责任感、使命感。责任区管理原则上在直接对纳税人行使管理监控或调查执行的机构实施,严防在落实中把税收管理责任区变为主管国税机关变相的派出机构。三是要加强指导,讲求实效。各级国税机关要加强对责任区管理的指导与研究,县级以上国税机关应对行业税负情况定期公布、对稽查案例定期发布,通过有关涉税信息发布的方式预警责任区管理可能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各地责任区有针对性地加强税务管理,监控税源,堵塞疏漏。
(二)健全责任区管理制度,确保责任区管理有效落实
加强责任区管理,就必须健全和落实责任区管理制度。各级国税机关要按照省局《责任区办法》和本意见的要求,逐级健全、完善本级加强责任区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如税务管理责任区工作基本制度,税务管理责任区主辅岗管理制度,税务管理责任区监督考核制度等。各地要进一步确定责任区工作目标,明确、量化税务管理责任区及相应责任人的工作职责,细化责任区工作标准及工作要求,责任落实到人。对责任区工作职责范围内的调查、核查、协查、巡查、日常检查及其他相关的管理与服务工作等要具体化,同时对疏于责任区管理,税源监控不力应细化责任追究的落实,确保责任区管理落实到位。各省辖市局要将有关责任区管理制度和责任区管理实施办法、意见及落实情况及时上报省局。
(三)强化培训,提高责任区管理员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