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校舍维护费、改造费、建设费纳入政府预算,解决建校用地及配套事项。(3)
②捐资助学有成效(1)
5、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2)
①建立资助贫困生制度。(1)
②落实国家助学金和“两免一补”。(1)
6、确保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按时足额到位(5)
①上级转移支付资金、专项资金按时足额拨付,无截留、挤占和挪用。(4)
②城镇教育费附加足额征收,全部用于学校建设。(1)
三、办学条件(15)
1、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3)
①学校布局基本合理。(2)
②加强薄弱学校建设。(1)
2、硬件达标(6)
“两基”攻坚县争取达到、实现“两基”的县在巩固的基础上争取提高以下标准:
①生均建筑面积县城小学3.6—3.8平方米,农村小学3—3.5平方米;县城初中4.6—4.8平方米,农村初中3.5—4平方米,寄宿制初中6—8平方米。(3)
②生均图书城镇小学10册,农村小学5册,县城初中15册,农村初中10册。(1)
③仪器设备城镇中学达省颁二类标准以上,农村达三类以上;小学两箱三仪齐全。(1)
④信息化建设有成效(1)
3、中小学安全无隐患(3)
①建立校舍安全责任制,危房比例逐年下降,消除了D级危房。(2)
②无重大安全事故。(1)
4、校园及周边环境良好(3)
①校园绿化、净化、美化建设成效明显。(1)
②校园校产得到保护。(1)
③校园周边道路、卫生、治安等良好。(1)
四、教师队伍建设(15)
1、加强编制管理(3)
①按照编制规定聘用教职员工。(1)
②各级各类学校教师数量、学历、学科、职称结构合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2)
2、深化人事制度改革(5)
①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和准入制度。(2)
②积极推行校长和教师聘任制、完善中小学校长负责制。(2)
③建立城镇教师到农村或薄弱学校任教服务期制度。(1)
3、加强教师培训(4)
①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功能良好,培训经费落实,按期完成培训任务。(2)
②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逐年提高。(2)
4、加强师德建设(3)
①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制度,考核办法完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