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条 部门、单位的下属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由本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指定的内设机构负责。
第二十六条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根据部门、单位的职能和被审计者的职责,界定其经济责任的范围和内容;区别不同单位性质和被审计者的职责确定经济责任审计和评价范围。
第二十七条 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应当提交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和被审计者的主要经济责任;
(二)实施审计的主要情况;
(三)被审计者履行经济责任的基本情况;
(四)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及被审计者应负的责任;
(五)审计评价意见;
(六)审计部门建议和其他应当说明的问题。
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当作为对被审计者考核、奖惩的依据。
第七章 内部审计
第二十八条 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金融机构以及与财政部门直接发生预算缴款、拨款关系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内部审计工作由内部审计协会进行行业管理,并接受审计机关的指导、监督。
第二十九条 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支持和鼓励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第三十条 除按法律、法规规定必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外,其他部门、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授权本部门、单位相关内设机构履行内部审计职责。
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国有大型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型企业,可以设立审计委员会,配备总审计师。
第三十一条 内部审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负责并报告工作。
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权力机构应当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人员依法履行职责。
第三十二条 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应当列入本部门、单位财务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