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班主任和助理班主任要协助班主任做好有关工作。
四、创新班主任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各地(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创新班主任工作培训机制。在培训途径上,要把分级培训、校本培训有效结合起来;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自学反思、集中学习讨论、实践体验活动、读书活动、案例分析和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在培训管理上,建立班主任培训制度,重点抓好新班主任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以及优秀班主任专业培训等。班主任工作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内容之中,建立市、县、校三级培养培训机制。加强班主任工作培训考核,班主任工作培训时间可核算成教师继续教育学习时间,并给予一定学分。
五、建立班主任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各地(校)应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构建积极有效的班主任工作激励机制,以充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提高班主任待遇。较大幅度提高班主任工作津贴,各地(校)可在市定津贴的基础上按两倍以上的比例配套补助。学校制订的结构工资和校内分配方案,应向班主任予以适当倾斜。助理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可享受班主任的部分待遇,具体由各地(校)根据实际情况拟定。
将教师的班主任工作经历和实绩与教师职务评聘结合起来。新教师要有一年以上的助理班主任工作经历,助理班主任的工作表现和师生评价情况作为新教师转正、定级的主要依据之一。今后,凡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资格的教师,在任现职以来,应有一定年限的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经历。凡申报小学高级、中学一级教师职务资格的教师,原则上应有两年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经历;凡申报小学中学高级、中学高级教师职务资格的教师,原则上应有三年班主任或副班主任工作经历。教师担任班主任、副班主任期间的工作实绩作为对其职务评聘的依据之一。各地(校)在教师职务申报推荐、评审时应优先考虑优秀班主任和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的教师。
在学校干部选拔上,中层及中层以上干部或年级组长,应首先从优秀班主任中选拔或培养。在评优评先上,学校的各项评比,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考虑优秀班主任。学校对教师学年度考核时,班主任工作情况应列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优秀班主任或班主任工作时间较长的教师,可优先享有进修深造、休养等方面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