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加强网络管理。校园网络管理实行高等学校党委一把手负责制。高校网络中心(网络技术部门)负责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平台;高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团委等部门负责思想政治专题教育网站和主网站建设、网上舆论引导、网络信息监控、网络文化建设等工作。高校要在党委宣传部设立校园网络管理工作的专门岗位。继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工作,组织实施“绿色校园网络”计划。自治区建立“宁夏教育思政网”。高等学校争取在2005年底前建设一批思想政治教育专题教育网站或网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探索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网络的契合点,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1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高等学校要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的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专业人员,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要配备一定数量,专兼结合从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通过课堂教学、讲座、团体辅导、心理行为训练、热线电话、咨询等形式,向大学生提供经常、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咨询与指导服务;积极慎重地尝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心理健康跟踪和测评工作,建立心理问题筛查、干预、跟踪和控制一体化的工作机制。自治区教育部门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培训和研究工作。高校可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咨询中心”,在编制内,每3000—4000名学生配备1名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专、兼、聘等多种方式,建立一支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
高等学校要建立校长与大学生对话制度,设立学校领导周接待日,听取大学生对学校管理、教学、后勤服务等方面的建议和意见,及时回答和解决大学生提出的问题。建立教职工党员联系学生宿舍制度,教职工党员每人联系2—3个学生宿舍,广泛深入地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大学生学习、生活和思想实际,帮助大学生处理好环境适应、学习成才、人际交往、求职择业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高思想认识和精神境界。
13.切实做好实施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工作。建立和完善我区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奖、贷、助、补、减”相结合的贫困生资助工作机制。自治区政府设立“宁夏高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奖(助)学金”,每年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列入预算,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治区财政、教育、银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和各高等学校要切实推进我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自治区每年财政专项补助400万元用于助学贷款风险补偿金和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贷款利息。高等学校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从本校所收学费中提取10%,用于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资助的规定;学校实验室、校办产业、后勤服务等部门要积极设立勤工助学岗位,组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勤工俭学。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关心贫困学生,扩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渠道和力度。做好“西部开发助学工程”和“西北证券光明助学基金”的管理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