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打击非法行医由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三)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
1.工作重点
(1)打击商业零售企业不规范促销行为,查处以“消费储值”等名义高额回报为诱饵的商业欺诈行为;
(2)打击商业零售企业占压、骗取供应商货款行为,查处虚假打折和降价、价格欺诈、以次充好和对商品质量做虚假宣传、利用双重价格误导消费者等违法行为;
(3)打击服务业违规经营行为;
(4)打击虚构或夸大特许经营品牌效应,骗取加盟费的行为;
(5)打击对外贸易领域中以虚假合同方式骗取资金和虚开出口发票的行为;
(6)打击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对外投资领域中虚构项目、发布虚假广告和招商信息、无证经营以及超范围经营等行为。
2.工作任务
打击商贸活动中的欺诈行为由经贸(贸易、贸易发展)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1)经贸(贸易、贸易发展)部门对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进行行业管理,加强监督和检查,对全区不规范促销行为的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引导商业零售企业开展规范的促销活动。价格主管部门对商业零售企业虚构原价、降价原因,虚假优惠折价等价格违法行为进行查处。税务部门对商业零售企业促销活动中的偷逃税行为进行查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商业零售企业在促销活动中以欺骗性有奖销售、巨奖销售,销售不合格商品以及掺杂、掺假和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采用不正当竞争等行为进行查处,并会同有关部门规范商业零售企业的促销宣传行为。
(2)经贸(贸易、贸易发展)部门开展对全区特许经营发展情况的摸底调查,确定重点监控地区和企业;会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特许经营展会活动的规范管理,对利用展会进行商业欺诈的参展企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予以查处。公安部门对涉嫌诈骗的特许经营企业立案侦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加强对特许经营广告的管理,对特许人披露信息不完整、不规范,没有任何风险提示或故意夸大投资回报的广告进行清理。
(3)经贸(贸易、贸易发展)部门会同公安、税务、工商、质监等部门研究制定有关规定,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预防、查处商业零售企业超过合同期限占压或骗取供应商货款的欺诈行为;对商业零售企业与供应商的进货交易行为加强行业管理,对全区商业零售企业占压供应商货款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向社会公告长期占压供应商货款涉及户数众多、数额巨大的商业零售企业名单,确定重点监控企业。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对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行为进行查处,研究建立企业异常变更工商登记事项的预警机制。
(4)经贸(贸易、贸易发展)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加强对美容美发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的监督、检查,督促经营者落实产品进货查验等制度。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加强对美容美发业广告宣传和市场竞争行为的监管,对发布虚假广告和涉嫌不正当竞争的,依法予以处罚,同时加强美容美发店内商品的监管,适时发布美容美发店内商品质量监测结果,对不合格的商品予以曝光,问题严重的坚决清除出市场,并查清进货渠道。质监部门对有关部门移送的生产源头情况进行彻底追查,依法追究质量及制假责任。价格主管部门对美容美发店虚构原价、促销价格表示无依据或无从比较等价格欺诈行为进行查处。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