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两大建设”。以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和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为契机,使半岛地区成为充满活力的发展热土。济南作为省会城市,要进一步发展省会经济,发挥省会优势。青岛作为龙头,要更好地起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三、进一步加快青岛发展
突出发挥青岛龙头带动作用,首要的是加快青岛自身发展,真正建成承接海内外、辐射带动半岛、服务全省的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当前,要在以下八个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1.突出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突出在建大项目带动、引进高水平大项目、现有骨干企业膨胀三个重点,发展链条长的强势产业,推进集群化。做到落户一个大项目,带起一批配套企业和深加工产品,形成一大支柱产业。着力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重化工业、现代制造业、高增长产业和优势传统产业共同发展的新型产业体系。
2.突出港口建设,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突出扩大规模、拓展腹地、增强功能三个重点,把青岛港建设成为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行高效的现代化枢纽港。加快前湾港港区建设,突出集装箱码头建设,形成以集装箱经营为主、辐射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跨国经营的发展格局。充分发挥青岛港的口岸功能并向内陆延伸,真正建成沿黄河流域的重要出海通道。规划建设与港口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的物流园,引进和发展一批物流企业,完善和强化港口的物流功能。加快空港建设,使之与海港建设相匹配。综合发挥海港、空港、铁路、高速公路优势,形成以港口为核心的货物集散网络和国际化物流中心。
3.突出经济园区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统筹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建设,形成整体发展合力。四大园区要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功能互补,注重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建成承接国际高端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出口加工的重要基地。特别要抓住保税区区港联动试点机遇,加快推进区港一体化发展,争取建成自由贸易港区。大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在四大园区建设一批具有战略优势的主导产业,带动产业优化升级和周边其他经济园区的配套发展,形成以四大园区为核心、其他园区相配套的外向型产业基地。
4.突出研发基地建设,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在充分发挥青岛海洋科研、大企业科研和民营科技优势的同时,大力引进研发机构,建设一批国家级的技术研发中心和产业化基地。加快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和产业化基地,争取在海洋生物工程、海洋药物、海洋材料等领域的研发和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半岛制造业基地七大产业链建设,引进一批国内外研发机构,建设先进制造业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发挥企业研发优势,加快家电电子技术研发中心、新材料研发中心、节能科技研发中心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相关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形成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环境优势,构筑区域性人才高地。
5.突出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以城市智能化为目标,加快建设互连互通的信息港,构建信息和服务枢纽,高起点融入经济全球化。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管理等领域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推进政务、商务、企业和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搭建沟通国内外、辐射全省的信息交流平台。加大金融开放力度,搞活资本市场,推进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大型物流基地和物流产业群,培植一批物流名牌企业。大力发展各类中介组织,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