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资源节约工程。围绕结构调整,以提高资源开发和利用效率为核心,在冶金、电力、化工、煤炭、造纸、建材、纺织机械等行业建设100项效率高、消耗低、污染小的重大资源节约项目,带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积极鼓励和扶持发展循环经济,抓好循环经济试点示范,着力创建一批循环型企业、园区、城市(区域),建设一批生态示范市、示范县、示范社区和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和卫生城市、卫生乡镇、卫生村。
14.环境综合整治。争取用3年的时间,打一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集中整治城市出入口、商业集中区、车站、码头等窗口部位以及偏僻街巷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脏乱差环境。统筹改善城乡面貌,建立城乡环境管理长效工作机制。突出抓好城区旧居住小区和村镇的规划改造,特别要加强中心镇和村庄的规划建设引导鼓励有条件的村庄适度集中进行旧村改造。结合国家淮河治污战略的实施,加速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争取3年建设污水处理厂50座,完成配套管网1200公里,新增日处理污水能力180万吨。
15.“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抓住国家加大治淮力度和实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机遇,集中突破南四湖、东平湖和小清河流域的水环境污染治理,确保到2007年稳定达到南水北调Ⅲ类水质的要求。配合南水北调和“两湖一河”碧水行动计划的实施,在南四湖和东平湖滨湖地区建设30万亩人工湿地,以促进两湖水体净化。
16.林业生态建设。突出抓好高速公路和3000公里海岸线的绿化美化。争取1年完成沿已建成高速公路和铁路林带的补植,3年完成二级以上公路、主要河流和南水北调工程山东段及胶东调水沿线的造林绿化,3-5年完成海防林带的补植完善和改造提高。集中突破荒山绿化,争取每年绿化荒山80万亩,3年基本完成城市周边、高速公路和铁路两侧可视范围内的荒山绿化。加强以农田林网为重点的防护林体系建设,争取1-2年完善黄河故道和鲁西北地区防风固沙林体系,3年形成全省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
17.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抓好燃煤电厂脱硫,位于“两控区”的火力发电厂、热电厂和企业自备电厂,到2007年底前都要建成脱硫设施和安装二氧化硫在线检测装置,其中重点电厂、热电厂的脱硫设施建设,必须于2005年底前完成。非“两控区”各类电厂的脱硫设施,要于2010年前全部建成。积极发展清洁能源,重点抓好核电建设,开发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新型能源。突出抓好城市大气污染治理,到2007年,三分之二以上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要达到环境功能区划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