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
8.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把新增就业岗位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调控目标。加大财政投入,落实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解决好“4050”等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今后3年新增城镇就业3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9.加强社会保险工作。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研究解决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医疗保障资金来源,落实公务员医疗补助、企业补充医疗保险和大额医疗费用补助等政策。重点推进煤炭、建筑、石油、化工等风险较大的行业参加工伤保险。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到2007年基本建立起比较规范的失地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10.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继续做好城市低保工作,努力扩大农村低保范围,加强对特困户的救助。对重病、重残、一户多残、孤儿、孤老及双失业家庭给予重点救助。切实落实农村五保财政供养制度,努力保证五保对象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加快敬老院的改造和扩建.到2007年基本实现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完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措施,依托现有救助管理站设立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完善社会化救助机制,充分发挥慈善组织作用,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社会救助工作。
四、加快农村扶贫解困步伐
11.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突出解决黄河滩区、黄河故道区、深山区、库区、湖区、盐碱涝洼区、蓄滞洪区和采矿塌陷区等区域农民的脱贫解困问题。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强化整乡推进扶贫、支柱产业开发、贫困劳动力培训转移等措施,力争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增长。
12.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进村村通油路工程,2005年改造农村公路2万公里,累计新改造农村公路超过8万公里,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油路的目标。加快农村电网设施建设,完成第二批县城电网建设改造工程,提高农村电网供电能力。保障饮水安全,提高饮水质量,实施农村通自来水工程,使更多的城镇和村庄用上安全卫生的自来水。政府投资重点用于农村水源地规划建设,扶持经济欠发达县自来水工程建设,优先解决资源型缺水区、严重污染区、苦咸水区、高氟高碘区等878万人饮水不安全问题。
13.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引导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西输东接”和“南下北上”,实现区域间的有序转移。今后3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万人以上。
14.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认真落实农村税费改革和粮食直补、大型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等扶农政策,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促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加强监管,严格落实涉农税费和价格公示制、农村义务教育收费“一费制”、农村公费订阅报刊费用限额制、涉及农民负担案(事)件责任追究制等农民负担管理制度,切实防止农民负担反弹。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