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动就业服务专业化。
1.功能多元化。充分利用现有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拓展服务功能,满足劳动力市场供求双方需要。根据不同失业群体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立专门的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内容,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在坚持对失业人员提供公益性基础服务的同时,发展对社会其他人员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市场化延伸服务。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在主动开展各类招聘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人力资源管理代理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有偿服务项目。发展劳务派遣组织,推行组织起来就业模式。
2.服务人性化。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使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信得过、满意度高的服务窗口。以方便服务对象为目标,简化手续,开展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招聘洽谈、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托管、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一站式”服务。制定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操作,改进服务态度和工作作风,实行首问负责制和适应群众需要的灵活服务方式。合理布局服务场所,完善服务设施,创造便利、舒适的服务环境。
3.队伍专业化。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对从业人员普遍开展政策业务和操作技能培训,实行持证上岗。强化就业服务机构管理人员、职业指导人员、信息网络技术和信息分析人员、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建立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队伍。
4.手段信息化。按“金保工程”要求,完善就业服务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业务的全程信息化。有条件的城市要建立劳动力市场网站,开展网上招聘求职服务。完善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和职业供求状况分析制度,在做好供求信息季度报告的同时,逐步实现信息综合月报,方便劳动者求职就业,引导单位合理用人。加大信息收集力度,每年进行一次企业空岗情况调查,了解企业当前及今后一年的用工需求情况。逐步提高信息的质量和有效性,使劳动力市场信息基本满足求职者的需要。
2007年内全省各市州地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实现联通,并逐步与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联网。有关城市低保、就业服务、就业培训、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信息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机构实现资源共享。建立互联网站,力争开展网上招聘求职服务,并与“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链接。尽快建成劳动力市场信息公开发布系统,通过多种渠道发布劳动力市场信息、就业培训招标信息,及时准确采集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并进行分析预测,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迅速便捷的就业服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