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三:
青海省农村牧区总体小康生活水平实现情况测算表
---------------------------------------------
| | | | | 1990年 | 2000年 | 2003年 |
| 指标 |单位|权数|小康值 |-----|-----|-------|
| | | | |数量|程度|数量|程度|数量 |程度 |
|------------|--|--|----|--|--|--|--|---|---|
|1、人均纯收入 |元 |30 |1200 |560 |35.7| 834|63.3|1028 | 82.73|
|------------|--|--|----|--|--|--|--|---|---|
|2、基尼系数 |% | 5 |0.3-0.4 |0.28|93.3|0.31|100 |0.39 | 100 |
|------------|--|--|----|--|--|--|--|---|---|
|3、恩格尔系数 |% | 6 |50 |59.5|5 |57.9|21 |49 | 100 |
|------------|--|--|----|--|--|--|--|---|---|
|4、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克 | 9 |75 |62 |67.5|72 |92.5|78 | 100 |
|------------|--|--|----|--|--|--|--|---|---|
|5、人均衣着消费支出 |元 | 3 |70 |60.3|78 |61.3|73 |114 | 100 |
|------------|--|--|----|--|--|--|--|---|---|
|6、钢筋砖木结构住房比重 |% | 7 |80 | 5.6| |12.7| |10.05 | |
|------------|--|--|----|--|--|--|--|---|---|
|7、每百户电视机普及率 |% | 6 |70 |36.1|50.9|75.2|100 |89.8 | 100 |
|------------|--|--|----|--|--|--|--|---|---|
|8、文化服务支出比重 |% | 6 |10 |3.76|22 |6.5 |56.2| 8.4 | 80 |
|------------|--|--|----|--|--|--|--|---|---|
|9、人均预期寿命 |岁 | 4 |70 |63.1| |67 | |67.8 | |
|------------|--|--|----|--|--|--|--|---|---|
|10、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年 | 5 | 8 |3.64| |5.15| | 5.7 | |
|------------|--|--|----|--|--|--|--|---|---|
|11、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 | 3 |85 |67 |48.6|89.2|100 |91 | 100 |
|------------|--|--|----|--|--|--|--|---|---|
|12、安全卫生用水普及率 |% | 3 |90 |55 |12.5|71.3|53.3|72.6 | 56.5 |
|------------|--|--|----|--|--|--|--|---|---|
|13、用电户比重 |% | 3 |95 |73.5|52.2|89.2|87.1|90 | 88.9 |
|------------|--|--|----|--|--|--|--|---|---|
|14、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 | 2 |70 |9.52| |35.8| |65 | 75 |
|------------|--|--|----|--|--|--|--|---|---|
|15、享受社会五保人口比重|% | 4 |90 |88.2|95.5|95 |100 |100 | 100 |
|------------|--|--|----|--|--|--|--|---|---|
|16、万人刑事案件立案数 |件 | 4 |20 |14.7|100 |8 |100 |14 | 100 |
|------------|--|--|----|-----|-----|-------|
| 合计 | | 100| | 39 | 60.4 | 75.5 |
---------------------------------------------
注:1、表1、表2、表3中人均生产总值、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990年价;
2、表1、表2、表3中部分指标的2003年数值为测算数。
表四:
青海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目标体系表
-------------------------------------------
| | 指标 | 单位 |现实值 |2010年|2020年|
| | | |(2004) |目标值|目标值|
|-|--------------------|-----|----|---|---|
| |1、人均生产总值 |美元 |1040 |1750 |3500 |
|经|--------------------|-----|----|---|---|
|济|2、城镇人口比重 |% |38.53 |44 |50 |
|发|--------------------|-----|----|---|---|
|展|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 |% |34 |45 |50 |
| |--------------------|-----|----|---|---|
| |4、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 |% |68.8 |60 |45 |
|-|--------------------|-----|----|---|---|
|社|5、基尼系数 | |0.36 |0.35 |0.32 |
|会|--------------------|-----|----|---|---|
|和|6、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 |% | |40 |60 |
|谐|--------------------|-----|----|---|---|
| |7、城镇调查失业率 |% | |6 |6 |
|-|--------------------|-----|----|---|---|
| |8、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7320 |12000 | 26000|
| |--------------------|-----|----|---|---|
| |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元 |2005 |3000 |6000 |
|生|--------------------|-----|----|---|---|
|活|10、恩格尔系数 |% |44 |40 |35 |
|质|--------------------|-----|----|---|---|
|量|11、人均住房使用面积 |平方米 |17 |20 |30 |
| |--------------------|-----|----|---|---|
| |12、农村牧区钢筋砖木结构住房比重 |% |10.05 |25 |65 |
| |--------------------|-----|----|---|---|
| |13、农村牧区人均生活用电量 |千瓦时/年|25 | 100 | 200 |
| |--------------------|-----|----|---|---|
| |14、农村牧区“三通”入户率 |% | |60 |80 |
| |--------------------|-----|----|---|---|
| |15、千人拥有民用载客汽车数量 |辆 |10.87 |20 |50 |
|-|--------------------|-----|----|---|---|
| |16、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 |0.52 | 0.8 | 1.5 |
|科|--------------------|-----|----|---|---|
|教|17、人均受教育年限 |年 | 7 | 9 |12 |
|文|--------------------|-----|----|---|---|
|卫|18、百户居民拥有计算机台数 |台 |4.89 |20 |50 |
| |--------------------|-----|----|---|---|
| |19、人均预期寿命 |岁 |70 |71 |72 |
|-|--------------------|-----|----|---|---|
| |20、林草覆盖率 |% | |30 |35 |
|资|--------------------|-----|----|---|---|
|源| 其中:森林覆盖率 |% |4.47 | 5.1 |6.5 |
|环|--------------------|-----|----|---|---|
|境|21、万元生产总值能耗 |吨/万元 |2.88 | 2.5 |1.5 |
| |--------------------|-----|----|---|---|
| |22、全社会总人口 |万人 |538.6 | 575 | 6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