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高层次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探索符合研究生特点的教学方法,按照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培养要求,确定培养目标,改革培养方案,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术道德教育。推进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健全研究生培养淘汰机制;拓宽专业口径,探索多学科共同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加强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校际合作及高校与科研、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优化研究生教育资源。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继续加强学科、实验室建设,加强学位授权点建设,加强研究生精品课程、精品教材建设与科研信息资源建设,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建设,为研究生创造良好的研究性学习、科研和学术交流环境。
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导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不断完善导师的遴选与聘任制度。推进团队式指导制和双导师制度,加强导师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导师的思想道德和学术道德建设,提高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进一步推进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制度”,“优秀导师评选制度”,举办博士研究生学术论坛,开展学位授权点、研究生培养条件和培养质量的评估。积极参加全国一级学科评估、研究生教学用书的遴选和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评选,进一步提升我省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
八、加强教学制度建设,构建教学质量保障新机制
推进教学管理制度建设与创新。健全和完善各项教学工作管理制度,确保严格执行,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学习活动。突破制约学生自主学习和个性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创造条件推进学分制,扩大学生选择专业、课程和教师的范围,营造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在全面建设“区域教学联合体”基础上,深入推进高等学校之间联合办学,课程互选,教师互聘,学分互认,全方位实行资源共享,使学生受到多元的学科风格和校园文化熏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效益。
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加强教学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构建高效共享的教学管理网络平台。定期公布高等学校教学状态数据。推进教学管理办公自动化,增强工作的透明度和时效性,提高服务质量。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管理骨干培训工程”,教学管理骨干每三年系统轮训一次,更新管理理念,充实先进知识,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本领,保持与时俱进,提高教学管理整体水平。
建立科学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探索建立社会用人单位对各类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体系,建立社会评价与教育自身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机制。高等学校要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制定教学质量标准,把教学工作的全过程纳入有效监控保障之中。坚持高校领导听课制度,分管校领导每月听课两次以上,其他校领导每学期听课四次以上。进一步推进“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引导学校主动适应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注重培养质量,明确办学定位,办出特色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