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强实践教学,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工作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在高等教育教学中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尤其要把实践性教学环节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实践教学的经费投入,提高投资效益,优化实践教学条件与环境。完善政策导向,保证高水平教师从事实践教学。针对各学科专业对实践教学的具体要求,改革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新模式,使含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课程逐步达到实验课程总数的80%以上。根据专业特点,逐步提高实践课占总课时的比例,高职教育紧缺人才培养专业的实践课时要达到60%以上。
加强教学实验室建设。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创设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100个机制灵活、开放共享、各具特色的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争形成一批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管理改革,延长开放时间,提高使用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满足学生需求;加强校际合作,促进实验教学资源共享。启动新一轮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工作,将实验教学改革、实验室管理创新、实验室开放共享程度作为评估重点。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认真制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规划,采取有效措施落实规划,下大力气建设好实习实训基地。巩固现有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不断发展新的实习实训基地,每所学校、每个专业都要建设满足教学需要的实习实训基地。高等学校的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要向本专科学生开放;国家级和省级基础课教学实验示范中心逐步向全省高等学校开放。加强产学研合作,拓展高等学校与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吸纳社会优质资源,建设多元的实习实训基地。重点建设一批水平一流、资源共享、起示范作用的国家级和省级高职教育实习实训基地,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更好的条件。
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引导学生紧贴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选择课题。引进行业骨干参与指导学生毕业设计(论文)。以毕业设计(论文)检查制度和评优制度为抓手,加强毕业设计(论文)全过程的规范管理,确保质量。
五、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把素质教育理念贯穿于教学工作全过程,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勤于学习、善于创造、甘于奉献,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帮助学生确立基本道德规范,强化遵纪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想道德教育与激发学生学习自觉性、主动性结合起来。建立大学生形势政策报告会制度,将人文精神、伦理道德融入教材、教学工作中。加强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资助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着力解决大学生的实际困难。加强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