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专业的规范管理。高等学校要认真制定专业建设规划,根据发展定位和发展优势,重点建设具有行业特色、区域优势和市场需求前景看好的专业,努力形成品牌特色。通过五年左右的建设,在学校建设基础上,创建400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形成一批国家级品牌特色专业。本着规范管理与开拓创新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江苏省高等学校本、专科专业建设指南》,进一步明确专业建设的内涵要求。逐步推行高等学校专业评估制度,对不符合市场和社会需求、就业率连续三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专业,减少或停止安排招生计划。
三、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创建优质课程平台。根据学科发展、专业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及时优化课程体系,增加选修课程开设比例,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充足的优质课程资源。推进国家、省级、学校三级精品课程建设,明确建设目标,加大建设投入,发挥辐射效益,今后五年力争建设150门国家精品课程和1500门省级精品课程。加强教学信息环境建设,形成多学科、多课程的网络共享平台,面向全省高校开放精品课程,提高多媒体教学效果。
构建精品教材体系。成立高等学校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整合全省高校专业优势与教材资源,统筹规划高水平教材建设体系,通过五年时间,建设500种省级精品教材,形成一批国家级精品教材。规范教材评价选用机制,优先选用精品教材,确保高质量教材进课堂。组织编写紧跟科技进步、瞄准国际水平、反映区域特色与学校特点的优秀教材;发展迅速、应用性强的课程,使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质量教材比例应达到课程所用教材的60%以上。鼓励学校引进反映学科发展前沿的国外优秀教材;本科专业课程中,至少有两门以上的课程将国外先进教材作为专业教材或参考教材。积极开发多媒体立体化教材,实现优质教材资源共享。
开发教学信息资源。本着共知、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教学信息与教学参考书数据库、品牌特色专业与重点学科导航数据库和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库,编制《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信息资源建设指南》,构建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益的教学文献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教学信息资源综合服务能力。
加强高等教育教学研究。每两年组织一轮省级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工作,针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推进教学研究,指导改革实践,增强教学工作的底蕴。不断完善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每两年评选一次省级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奖,在此基础上,建成一批富有特色、影响深远的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