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一步搞活粮食流通,稳定粮食市场,大力培育粮食批发市场,利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组织粮源,全省粮食批发市场成交量争取达到425万吨。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建设,年内争取动工兴建1个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加大依法管粮力度,在全省开展库存粮食质量普查,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根据浙政发[2005]12号和14号文件精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制定和修订完善有关重点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积极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二类目标:
(三)推进省际间粮食购销协作,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广泛合作。建设相对稳定的省外粮源基地100万亩,组织省内市场需求的多品种粮源。
(四)加大对粮农的扶持力度,完善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继续推广“订单粮食”,在11个市县开展粮食预购定金发放试点工作,“订单粮食”面积达到120万亩,稳定地方储备粮轮换粮源。
(五)督促搞好市县中心粮库建设,加大市县储备粮集中进市县中心粮库统一管理的力度,地方储备粮集并数争取达到中心库仓容量的45%。
(六)加快省本级粮食物流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舟山省级中转储备库建设,争取年内投入运营,加快与国际粮油市场接轨。做好地方储备粮台账管理系统的试点工作,年内完成2个库的联网。
省机关事务局
一类目标:
(一)做好省重要会议(活动)的后勤保障工作,完成要内宾的接待任务;省人民大会堂配套工程在做好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待国务院批准后即开工建设;大楼幼儿园9月份前交付使用。
(二)做好经济适用房建设和出售工作。完成第一批腾空旧房竞价销售工作,政苑小区全部交付使用,宝椒苑(商检地块)6月份交付使用,认真做好省政府大楼行政中心西北区块拆迁有关工作,教工路住宅建设年底前交钥匙,紫荆雅苑(塘南地块)年底前交付使用。根据浙政发[2005]12号和14号文件精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制定和修订完善有关重点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积极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二类目标:
(三)做好省行政中心大院管理与服务工作。大楼一食堂改建年内结顶;省行政中心西部景点建设6月份前完成;大院警卫中队营房重建工程开工建设;宝石新村老干部住宅小区改建工程待拆迁后即开工建设。做好省级机关用车服务,全年有责上报事故不超过3起。
(四)逐步推进局属企业事业单位改革。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滨江房地产开发项目8月份开盘,力争使全局经营单位利润总额达到4000万元。
(五)完成莫干山管理局下属88号楼改造、剑池一期及荫山街道路改造工程;荫山街其他改造项目待《莫干山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确定后全面展开。
(六)继续加强住房基金管理完成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余额占当年公积金归集余额70%的业务量;全年住房资金增值净收益占住房资金年平均余额的比例达到1%。
省外办
一类目标:
(一)认真做好副部级以上重要外宾团组的接待工作,确保省领导会见工作圆满完成;做好省级领导出访的报批、组织实施工作,协助有关单位做好省领导会见外宾、出访期间达成的各项协议的跟踪和落实工作。
(二)大力拓展友好城市渠道,新建省级友好交流关系3对。积极利用友城渠道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外交工作。根据浙政发[2005]12号和14号文件精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制定和修订完善有关重点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积极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二类目标:
(三)做好外交部驻外使节(浙江)高级研讨会的承办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第七届浙洽会、第四届消博会及省农博会等大型活动的相关组织协调工作。
(四)举办各国驻沪签证官员浙江行等活动,全面推进我省与各国驻沪总领馆的交流与合作,为实施“走出去”战略拓展渠道。
(五)完善“浙江出国网”网站建设,推广因公出国(境)和邀请外国人来华审批和管理软件,提高因公出国(境)工作的办事效率。切实履行因公出国廉政建设牵头单位职责,加强对因公出国(境)审批单位的监督和管理。
(六)进一步加强与国际非政府组织、宗教团体、跨国公司和重要媒体的联系。继续做好外国专家国家“友谊奖”和省“西湖友谊奖”的评审工作。
省侨办
一类目标:
(一)认真贯彻全国侨务工作会议精神,做好全省侨务工作会议各项筹备工作。加大侨务工作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力度,办好第十四届浙江旅外乡贤聚会,邀请300名海外侨界重点人士参加,做好我省在法国举办的“三个产业带”经贸推介活动搭建平台工作。做好第七届浙江投资贸易洽谈会的侨商邀请、接待和有关招商项目的前期对接服务工作,邀请90名海外重点侨商与会,提升招商引资引智的质量。
(二)积极发挥“联谊、服务、引导”功能,深化国外侨务工作。组织厨师团到海外中餐馆为华侨华人提供烹饪技能培训;加强华文教育,弘扬中华文化,办好“欢聚浙江——2005年华裔青少年汉语夏令营”,组织和邀请100名海外华裔青少年参加活动;加大对海外华文教育工作的支持和服务力度,做好海外华文学校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华文教育基地的骨干教师赴海外华文学校开展中文教学示范,培训华校师资。根据浙政发[2005]12号和14号文件精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制定和修订完善有关重点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积极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二类目标:
(三)加强海外侨团领袖和新华侨华人专业人士工作,举办浙江省第二期海外中青年侨领研习班。扶持和培养一批不同界别、不同层次,有才干、有影响、有号召力的中青年侨团新秀,促进华侨华人社团的团结与合作。
(四)认真贯彻落实《
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做好依法护侨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全国法制宣传日相关法制咨询活动,开展侨务法制宣传;依法做好捐赠工作,研究和提出接受华侨、港澳同胞捐赠由审批改为备案以后的实施办法,依法对捐赠财产的使用与管理进行监督。
(五)进一步加强侨务信访工作。积极探索侨务信访接访形式,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系协调,努力提高信访办结率。继续开展到重点侨乡侨务信访接待活动。
(六)加强侨情调研,进一步摸清我省侨情新变化与分布状况,健全侨情资料库。认真做好“海外侨商来浙投资发展情况调查”和“出国(境)定居人员在国内权益保障问题研究”等重点课题调研,提出工作建议。
省出版局
一类目标:
(一)强化政府管理职能,建立健全新闻出版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根据调整归并市、县新闻出版行政管理机构和建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的实际,加强管理队伍培训,完成80名有关负责人员的培训任务;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做好有关行政许可事项的依法委托工作;加强对基层的指导监督,规范工作规程,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形成规范、高效的新闻出版和著作权行政管理机制。
(二)加强监管,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认真开展查缴政治性非法出版物、扫除淫秽色情出版物、取缔非法报刊、治理盗版教材和教辅读物、整治印刷复制业等项集中行动和专项治理,加强经常性管理,进一步规范出版物和印刷复制市场秩序。加强报刊审读阅评工作和图书、音像电子出版物审读工作,完成55种共计900万字的书稿和45种音像电子出版物非卖品重点审读工作。根据浙政发[2005]12号和14号文件精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制定和修订完善有关重点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积极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工作。
二类目标:
(三)加强出版规划,认真做好编制新闻出版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有关工作,重点编制7个专题规划和1个综合规划;初步完成《浙江省“十一五”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的编制,组织策划120种重点选题,认真做好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的策划组织、审核报送工作;制定和实施2005年度重点出版物计划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专题重点出版物计划,组织策划40种重点选题;制定和实施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和长征70周年专题重点出版物计划,组织策划20种重点选题。
(四)加强选题论证和书号资源利用,完善激励机制。力争完成4500种选题的论证和审批;确保争取并发放1800个图书书号、700个音像制品版号、100个电子出版物书号;组织做好第14届浙江树人出版奖评选活动;建立和完善专项嘉奖制度;做好参评国家级出版物奖的审核推荐工作,力争1种图书获得国家级出版物奖。
(五)积极配合做好重点调研课题的调研工作,完成5个专题调研报告;研究实施出版精品、期刊方阵、印刷产业区块等3项出版工程建设的有效方法;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和省政府部署,适时推进中小学教材发行体制改革;组织做好重点出版物宣传发行工作,新华书店专架专柜设置率达到80%以上;组织做好送书下乡工作。
(六)进一步加强著作权保护工作。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打击各种损害公共利益的侵权行为,加强著作权法律法规宣传,增强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版权保护意识;继续推进政府软件正版化进程,基本完成全省市、县(市、区)以上政府机关通用软件正版化任务。
省人防办
一类目标:
(一)适应军事斗争防空袭准备需要,加紧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国家人防重点城市85%的区(街道)年底前完成人民防空预案审批审定,第三批省定人防重点城市中85%的县(市)年内完成人口疏散方案制定。继续加强人防工程建设,力争全年完成人防工程使用面积36万平方米。抓好14个指挥工程建设,完成公共人防工程维护管理20万平方米。30%的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启动应急疏散基地建设工作。
(二)完成国家人防重点城市和16个县(市)的人民防空规划编制任务。完善全省人防指挥自动化网,逐步建立集指挥控制、情报预警、通信与办公自动化等为一体的人防综合信息系统。探索防空防灾一体化应急指挥机制,制订人防转民防的实施方案。根据浙政发(2005)12号和14号文件精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制定和修订完善有关重点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积极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
二类目标:
(三)贯彻《
浙江省人民防空警报设施管理办法》及其警报试鸣制度,增加音响警报器数量。发展机动警报和多手段报警,警报信息覆盖率达90%以上。抓好规范化管理,警报鸣响率达到95%以上。
(四)抓好人防工程防护功能平战转换工作,开发利用率达到50%。深入开展机关“准军事化”建设,90%的国家人防重点城市人防机关达到“准军事化”建设标准。
(五)继续抓好初级中学人防知识教育,完成365所学校12万名学生的人防知识教育任务;深化社区宣传工作,完成150个社区、50万名居民的人防知识教育。
(六)进一步加强重点县(市)和重点城镇人防工作,争取92%以上的人防重点县(市)达到省国动委提出的“六条标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