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部省投入16亿元,启动浙江大学“985工程”二期建设计划,重点支持浙江大学加快向世界一流大学迈进。争取教育部支持,正式成立宁波诺丁汉大学,推进中外合作办学。加强省属高校重点学科建设,实施第五批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计划,2005年投入2000万元建设200个省高校重点学科;投入1亿元重点建设20个“重中之重”学科,加强中期评估和绩效考核。今年建设100个重点专业、100门精品课程、100种重点教材。在确保高考录取率不低于70%的前提下,以教学合格评估为抓手,规范教学工作,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安全管理,学校发生责任事故次数及死亡人数均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的指标之内。根据浙政发[2005]12号和14号文件精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制定和修订完善有关重点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积极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完成“五大百亿”工程年度相关工作目标;全面落实生态省建设各项年度工作任务;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工作。
二类目标:
(三)优化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方式,不断提高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进一步巩固提高从学前3年到高中段的15年教育,2005年初中毕业生升高中段学校比例不低于88%,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占高中段教育招生比例的50%。3年内重点建设好200所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200个省级示范专业点,建设好20个省级中等职业学校先进制造业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好200所省级示范性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和一批农村社区教育示范区。加大专业结构调整力度,职业教育为先进制造业服务的专业招生比例不低于25%。制订加强实践应用环节教学教材、师资等要素配置办法,实现职业教育质的提高。
(四)治理教育乱收费,建设“平安校园”。按照建设“平安浙江”的要求,开展“平安校园”创建工作。巩固农村中小学改水改厕和卫生防疫工作成果,加强校园绿化环境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推进学校厕所改造工作。加大治本力度,继续治理教育乱收费。依法开展学校财务、收费、基建、资金管理等审计工作。
(五)坚持德育为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出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具体规定,对乱办班、乱补课现象进行专项治理,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化大学生就业环境,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按新体制新机制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完善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困难补助和诚信建设等配套措施,切实做好经济困难大学生资助帮扶工作,做到不使一名大学生因家庭贫困而辍学。
省科技厅
一类目标:
(一)研究编制《浙江省科技强省建设纲要》和“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做好全省科技大会筹备工作。抓好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的完善和考核工作。组织开展创建科技强市、强县活动。优化科技经费使用结构,改革财政科技经费支持方式,加强科技计划项目的全过程监管与绩效考评。研究制定鼓励企业增加开发投入的有关政策,使企业对科技投入达到200亿元以上,占全社会科技投入的85%;争取国家各类科技项目经费2.5亿元;大力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使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0%,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30%;开展知识产权战略研究工作,研究制定实施产权战略的促进政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居全国前3位,分别增长10%和8%。
(二)加快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新培育40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加快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建立和完善大型精密仪器协作共用、科技文献资源共享和实验动物3个公共服务平台,继续抓好新药创制、集成电路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软件开发、新材料、环境保护等方面规划筹建科技创新专业平台。加快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新建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加快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新建10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加快培育和发展科技中介机构,进一步办好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大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加快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等重点院所建设,新引进共建20家创新载体。落实省政府与中科院加强科技合作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建立院士与专家合作咨询活动中心,启动中科院湖州应用技术研究与转化中心建设。根据浙政发[2005]12号和14号文件精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制定和修订完善有关重点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积极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完成“五大百亿”工程年度相关工作目标。全面落实生态省建设各项年度工作任务。
二类目标:
(三)组织实施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业电子化、生物技术示范、纳米技术应用和重大区域支柱产业等五大科技专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组织实施数控机床、新型纺机、电动汽车、新型设施农业装备、特种船舶关键装备等装备制造业和软件、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照明、数字音视频等20个重大高新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组织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新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0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50家。继续加快高新园区和特色产业基地建设。
(四)完善和推广科技特派员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做好“乡乡都有特派员”的落实工作,新选派212名省科技特派员。抓好“百万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启动实施星火富民科技工程。重点抓好农业生物、农产品精深加工、主要农作物育种与农产品安全等十大农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化项目。
(五)组织实施生态省建设和科技兴海重大科技攻关及示范工程。抓好日处理万吨级海水淡化关键设备研发的攻关和科技示范、重大环保和治污科技、重大疾病防治技术、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和安全领域等50项重大项目的组织实施。启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浙江)基地的建设。
(六)积极配合省人大开展《
浙江省专利保护条例》的修改调研和执法检查。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扩大企业专利试点示范面。
省民宗委
一类目标:
(一)积极做好全省宗教工作。对“三支队伍”《
宗教事务条例》培训不少于3000人次。完成《浙江省宗教事务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根据《
宗教事务条例》,做好1500处以上宗教“临时登记”场所及“保留点”的分类规范工作。加强对宗教界人士的教育和引导,举办各类宗教界人士培训班不少于100期。宗教界全年参与助贫帮困等公益事业活动捐赠不少于300万元。及时妥善处理民族宗教方面的各类突发事件,确保不因处置不当而影响社会稳定。
(二)进一步加大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强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库建设,优选扶持项目100个;继续做好民族文化、教育等工作,促进民族地区协调发展。开展对城市和欠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工作的专题调研。积极做好城市民族工作,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全省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班不少于5期,培训人员不少于500人次。积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创建活动,从民族宗教工作角度,积极探索对台工作新形式。根据浙政发[2005]12号和14号文件精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制定和修订完善有关重点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积极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工作。
二类目标:
(三)加强对宗教团体的组织建设和管理。指导省佛教协会抓好寺院财务、人事、基建等方面工作制度建设;帮助省道教协会继续抓好思想、组织建设及房产落实工作;指导省基督教“两会”在换届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开好神学思想建设研讨会;指导有关宗教团体做好宗教教职人员的资格认定工作;继续做好伊斯兰教工作。指导有关市、县依法办好日本临济宗朝拜祖庭活动、国清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世界和平暨最澄大师返日1200周年法会、普陀山观音文化节等大型宗教活动。妥善做好民族宗教外事工作。
(四)巩固天主教专项工作成果。加强天主教爱国组织和教区建设,做好祝圣台州教区主教、选举温州教区教区长的前期工作,举办天主教人士学习班,继续推动天主教界开展爱国主义和独立自主自办方针教育活动,继续抓好对地下势力的教育转化工作。指导有关市做好基督教私设聚会点、自封传道人及原教派的治理工作,及时处理大型的、突发性的非法违法活动。
(五)切实加强民族宗教干部队伍建设,举办全省少数民族干部培训班、少数民族乡(镇)长培训班,抓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工作。举办全省天主教工作干部培训班、佛道教工作干部培训班,提高宗教工作干部队伍素质。
省公安厅
一类目标:
(一)坚持“严打”方针,加大对杀人、爆炸、投毒、绑架等严重暴力犯罪、黑恶势力犯罪和多发性侵财犯罪等的打击力度,积极开展反“两抢”、盗抢机动车、追逃等专项斗争,全省破案绝对数不少于上年,杀人、伤害致死案件和强奸、绑架、爆炸、放火、劫持等恶性案件破案率不低于85%,确保全省重大刑事案件发案率上升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继续积极参与整顿与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认真开展打击专业市场涉税犯罪专项行动和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经济犯罪活动。精心组织毒品问题专项整治,破获涉毒违法犯罪案件数不低于上年,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数不低于上年。严厉打击赌博违法犯罪活动,加大对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的查处力度。
(二)进一步加强消防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监督检查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督促落实省、市、县三级重大火灾隐患和100处省级公路事故多发点(段)基本整改到位,全年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控制在省安委会下达的各项指标之内。根据浙政发[2005]12号和14号文件精神,做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所规定的各项相关工作任务,制定和修订完善有关重点专项预案和部门应急预案;做好电子政务工作,积极推进省政府门户网站、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加快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认真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关工作。
二类目标:
(三)加强情报信息和侦察控制工作,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非法宗教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和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破坏活动,切实做到“两个绝不允许”。进一步健全反恐处突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提高防范和处置恐怖事件的能力。建立完善信访案件领导包案制度和信访首问责任制、倒查追究责任制,主动做好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化解和处置工作,慎用警力,不发生因公安机关处置不当而导致矛盾激化的事件。
(四)按照构建现代警务机制的要求,深化公安工作改革。全面加强公安指挥体系建设,年内完成县(市)公安机关110、119、122“三台合一”。建立完善情报信息工作体系,大力推进警务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打防控信息主干应用系统的应用效益。推进侦查破案专业化建设。大力加强派出所规范化建设。
(五)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积极构建基础扎实、控制严密的社会治安动态防控体系。推进各市城区和其他去年刑事发案超8000起的县(市)城关镇的动态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有序推进换发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工作,年内完成600万份以上发证量。不断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流动人口管理社会化。高度重视和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上级交办的重要信访件办结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