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实施。研究方案,准备启动制定部分本科专业的教学标准。建设上海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选市级和国家级中心。
4、推进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2005年本市高职高专新专业实行网上公示。申报、遴选、评审上海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
5、规范合作办学。对在高等教育合作办学项目复核中有条件通过的、限期整改及未予通过的三种情况组织复审,并指导部分拟退出或无法通过复核被撤消办学许可机构和项目的善后处理事宜;对已通过的报教育部核准和换发教育部统一的合作办学许可证。
6、引进优质教育资源。采取有力措施,扎实推进引进世界名校工作,积极与教育部沟通,争取年内能有所突破。
四、继续提高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1、推进高校学科建设。召开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动员大会。启动非教委部门预算的本科院校、高职高专、民办高校的学科建设计划。
2、组织开展教育科研。开展上海市2005年度教育科学研究项目申报立项工作、2005年全国教育科研项目申报工作和上海市教育决策咨询项目的申报和立项工作。
五、继续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1、加快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研究试行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到本市博士后流动站及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进行培训、提高的办法,提高本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
2、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调研完成《上海高校人员编制标准调研报告》,并争取与市编委联合形成《上海高校编制标准的意见》文件。
六、继续提高教育投资效益
1、做好教育经费预算编制和执行工作。实施2005年“十大行动计划”等各项专项经费的使用计划,完成对地方高校财务状况的调研,形成专题报告。组织实施2006年部门预算的编制工作。
2、加强教育经费监管。做好2005年上海市高校教育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监测工作,组织开展2005年度教育经费决算和统计工作。
七、继续推进其他各项工作
1、加强高校安全保卫工作。完成高校公共安全技术防范设施系统建设调研报告。组织编写《高校事端处置典型案例汇编》(暂名)。做好上海市和全国安全文明校园推荐评选工作。
2、深化后勤管理改革。筹备成立上海教育后勤集团、上海学校后勤生活协会。开展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本市高校“一校多区、一区多校”后勤保障体系的现状与对策研究》的课题研究。召开上海高校学生宿舍(公寓)管理工作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