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中心,实施沟、渠、田、林、路、庄综合治理,采取以节水工程为龙头、农业措施相配套、林业措施相保护、科学技术为支撑、管理制度为保障的改造模式,因地制宜改造中低产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增加粮食产量,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内涵改造为主的原则。实行统一规划、规模开发、集中连片、突出重点,综合配套、全面建设。进行沟、渠、田、林、路、庄综合治理,提高现有耕地资源的产出率和水资源的利用率。
2.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高科技、高效益的原则。综合运用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科技措施,做到开发一片、见效一片、造福一片。
3.坚持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原则。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通过农艺措施,提高复种指数,缓解粮经作物争地矛盾,努力实现粮经作物“双扩双增”。
4.坚持以节水灌溉为重点的原则。全面实行常规节水措施,大力推行高效节水措施,着力提高灌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5.坚持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并重的原则。在保护中改造,在改造中保护。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和生态环境,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三、发展目标
经过3年努力,筹措安排资金5亿元,实现改造100万亩中低产田为节水高产高效基本农田的目标。经改造的支、斗渠道砌护率达到80%,装配式建筑物及小畦灌溉面积达到90%以上。渠系水利用系数由现状的0.43提高到0.5,灌溉水利用系数由0.34提高到0.55以上,水分生产率达到单方水生产粮食1公斤。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粮食单产平均提高100公斤,新增优质粮食生产能力1亿公斤,平均每亩节本增收150元左右,新增农民纯收入1.5亿元。改造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沟畅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四、建设内容及资金筹措
(一)建设内容
2005—2007年3年改造中低产田100万亩左右,以石嘴山市、银川市、农垦系统为重点。实施渠道衬砌、建筑物配套、小畦灌溉等工程措施与培肥地力、生态防护林网、立体复合种植等生物、科技措施相结合,进行沟、渠、田、林、路、庄综合治理,建设一批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基本农田。大力推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3年发展喷、滴灌面积10万亩,建设一批集高效农业、节水农业和集约化农业为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对排水条件差的地方,进行以沟道清淤整治、暗管排水等工程建设为主,沟鱼垄稻、鱼池台田等生物措施相配套的综合治理模式,建设暗管排水示范基地20万亩。在银北井灌区,推行地下管道输水,以沟补渠、井渠结合、地膜覆盖等综合节水措施,提高井水利用效率和机井利用率,建设井灌井排、井渠结合节水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