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二)开展22项建设行动。
  1.户办工程“六个一”建设行动(省农建办牵头)。户办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六个一”:即每家农户建有一项骨干增收项目、一口蓄水池、一眼卫生井、一个沼气池、一条进出农户石板路、一个硬化院坝;同时搞好“三配套”:生态环境配套、路渠电配套、庭院文化配套。截至2004年8月底,全省已建成户办工程45万户,2005年度可新建成50万户办工程。“十一五”期间,每年建成60万户以“六个一”加“三配套”为内容的户办工程,5年共建300万户;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对农业投入的力度的加大,加之各级对开展此项建设经验的积累,有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建设的速度逐年加快。“十二五”每年建成户办工程100万户,5年500万户;“十三五”每年建成200万户,5年1000万户。到2020年,共建成户办工程1885万户,使全省95%的农户建成户办工程,广大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从根本上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高,农村的三个文明建设将获得突破性进展。
  2.新村工程“六个联”建设行动(省农建办牵头)。示范新村既是农建示范新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的示范新村。其主要内容为“六个联”:硬化道路联成网,水利灌溉联到地,绿化美化联庭院,骨干产业联成片,学校医疗联农户,活动阵地联村民。配套农建是基础,增收产业是支撑。示范新村建设要以“六个一”户办工程为前提。示范新村建设是我省农建的新增长点,随着这一工作由点到面的逐步展开,农民的经济实力增强,国家支农投入的增加,广大干部群众建设经验的积累,有关配套措施的完善,建设速度会逐年加快。全省现已建成示范新村305个,“十一五”每年建成“六个联”的示范新村600个,5年建成3000个。“十二五”每年建成3000个,5年建成1.5万个;“十三五”每年建成5000个,5年建成2.5万个。到2020年,全省建成示范新村4.33万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0%以上。全省广大农村将发生巨大而深刻的历史性巨变。
  3.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行动(省农业厅牵头)。2006年至2020年四川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是:以中低产田土改造为重点,加大耕地地力建设的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200万亩,同时实施耕地地力建设1.1亿亩次,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为我省农村全面实现小康而奋斗。全省现已有高标准基本农田1722.6万亩,“十一五”期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600万亩,每年120万亩;随着国家对耕地质量建设投入的增加,“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每年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60万亩,2010—2020年共计1600万亩,到2020年,全省高标准基本农田面积达到3922.6万亩。
  4.耕地地力建设行动(省农业厅牵头)。根据中央提出的“扩大‘沃土工程’实施规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的要求和四川耕地肥力状况的实际。在“十一五”期间,每年在600万亩耕地上实施以“增、提、改、防”为主的地力建设措施,5年共计实施3000万亩。耕地地力建设的目标是:通过“增、提、改、防”4大措施,培肥和提高耕地地力,增加土地的产出能力。在“十一五”期间,重点实施稻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每年面积为600万亩;同时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旱作节水农业等新技术,使肥料和水的利用率各提高6个百分点。
  5.土地整理建设行动(省国土资源厅牵头)。2005—2010年,在开展农业地质化学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村为单位,对1000万亩农村土地进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整理。该行动以改善耕地质量为中心,以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能力为目的。通过土地平整、坡改梯、道路建设、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生态林网建设、农村聚居点建设等工程措施,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土700万亩,建成660万亩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的基本农田,增加耕地面积100万亩;农村聚居点相对集中,改善近40万农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建成3万公里田间道路,改善农民的出门难、行路难;配套渠系,解决800万农民的用水难和900万亩耕地的排灌;建设水土保持林和农田防护林,新增林地8万亩,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