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农田水利
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通知
(川府发[2005]4号 2005年6月22日)


  《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我省是农业大省,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省。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村发展环境,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规划》是在总结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围绕省委、省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强省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战略目标制订的一部具有很强资料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农建战略规划,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指导大纲。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规划》精神,按照《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建设行动、主要步骤和对策措施,制订好本地区、本行业的农建规划,组织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努力探索新阶段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为建设我省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四川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


  为大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速农村全面小康社会进程,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省农建办牵头,省级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订本规划。
  一、目的意义
  制订农建规划是提高我省减灾增收能力的迫切需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农村干部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提高农建工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二、农建现状
  全面、准确地认识省情,把握农建现状与形势,是研究制订全省农建规划的依据和基础。
  (一)基本省情。四川省地域辽阔,土地资源总面积4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1%,居全国第5位。四川是我国地貌类型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种地貌类型齐全,分别占全省幅员的77.1%、12.9%、5.3%、4.7%。四川土壤类型多样,有25个土类、66个亚类、137个土属、380个土种。
  四川省地处亚热带地区,分为3大气候区: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6—18℃,无霜期230—340天,全年日照仅为1000—1600小时,年降雨量达900—1200毫米;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年均温12—20℃,年日照2000—2600小时,年降雨量为800—1200毫米;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年均气温在4—12℃,年日照为1600—2600小时,年降雨量600—800毫米。
  四川是“千河之省”,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1049条,水资源总量均值达2548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170立方米。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旱洪灾害极为频繁。
  截至2004年底,全省共有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181个县(市、区)。其中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全省共有4800个乡镇。其中乡2918个、镇1882个,222个街道办事处。有53227个村,390257个村民小组。全省共有2562.9万户,8724.6万人(男性4526.0万人,女性4198.6万人)。其中乡村农户1973.45万户,乡村人口6885.69万人,占总人口的78.9%。全省有56个民族成份,其中少数民族成份55个,412万人(彝族212万人、藏族127万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5%。
  我省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据初步核算,2004年实现GDP65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增长速度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2580.3元,增收350.4元,增长15.7%,增收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增幅比上年提高9.9个百分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