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善利益导向机制。不断创新利益导向的思路和方法,切实落实好各项计生奖励优惠扶助政策,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全面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政策,深化、拓展计生“三结合”,大力推进救助贫困母亲和计划生育特困家庭工作,积极开展“关爱女孩”活动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探索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挥各项政策的整合效应。
3.强化综合治理机制。各级、各部门要将人口计生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经济与控制人口两手抓,坚持各级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定期召开各级人口计生领导小组议事会议,研究解决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和细化各部门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任务。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结合部门实际出台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和计划生育家庭的系列社会经济政策,形成良好的社会政策氛围。加强部门合作,建立齐抓共管综合治理、长期合作机制。充分发挥妇联、共青团、计生协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局面。
(二)完善基层人口计生管理体制。
1.大力实施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工程,建立以村为主工作机制。加强计划生育村(居)民自治基础建设。规范村民自治章程、计划生育村规民约和协议,建立和完善议事、公示、承诺、评议等制度,做到制度管人,照章理事。推行村(居)计划生育干部公推公选、竞聘上岗,为村(居)民自治提供可靠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进一步完善“包任务、包经费,与奖惩挂钩”的保障制度,落实工作经费和人员报酬,做到有人办事、有钱办事。要充分发挥村(居)计划生育协会在村(居)民自治中的主力军作用,组织动员协会会员带头实行计划生育,主动参与村(居)民自治。
2.探索建立城市社区计划生育综合服务工作机制和企业法人代表负责制度。特别是要探索城市封闭住宅区人口计生管理与服务新模式,逐步形成“社区管理、部门配合、物业协助、业主参与”的运行机制。
(三)建立服务型工作机制。
1.实施“生育文化建设工程”,提供人口知识服务。深化人口理论教育,加强对党政领导干部的人口理论宣传与培训;建立完善计划生育社会化宣传教育机制,切实抓好重大节假日社会宣传活动;积极探索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人口计生基础知识教育模式;搞好国家、省级风景区和重点旅游城市生育文化公益宣传项目建设,努力打造黄金旅游线和历史名城生育文化精品;实施基层生育文化“百千万”建设项目,突出针对性、个性化和实效性,推进城乡生育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绩效评估,努力营造有利于人口计生工作的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