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E
吸水率试验
E.0.1 试验仪器
1 天平:感量1g,最大称量范围1000g。
2 烘干箱。
3 水槽。
E.0.2 试验步骤
1 按抗压强度试件成型受检试样,标准养护28d。
2 将试件放在75~80℃的温度下烘干(48±0.5)h。称取试件干燥重量M(0下标)。
3 将试件放入水槽中,放试件时应成型面朝下,下部用两根Ф10mm的钢筋垫起,试件浸入水中的高度为35mm。要经常加水,并在水槽上要求的水面高度处开溢水孔,以保持水面恒定。水槽应加盖,放入温度为(20±3)℃,相对湿度80%以上恒温室中。注意试件表面不得有结露或水滴。(48±0.5)h取出试件,用挤干的湿布擦去表面的水,称量试件重量M(1下标)。
E.0.3 结果计算
β=(M(1下标)-M(0下标))/M(0下标)×100%
式中:β——吸水率,%;
M(1下标)——试件吸水后重量,g;
M(0下标)——试件干燥后重量,g。
试验结果以3块试件的平均值表示,精确至0.1%。
附录F
预拌砂浆存放时间试验
F.0.1 试验仪器
1 砂浆稠度测定仪。
2 捣棒:直径10mm,长350mm,端部磨圆。
F.0.2 试验步骤
1 按《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JGJ70—1990)测定砂浆的初始稠度。
2 将砂浆放入不吸水的密闭容器中储存于20±3℃环境下。
3 每隔两小时在将达到存放时间时,“每隔2h(将达到存放时间时为1h)测定1次砂浆的稠度,直到砂浆的稠度下降至初始稠度的65%为止。”
F.0.3 实验结果
砂浆从加水时间开始到砂浆的稠度下降至初始稠度的65%的时间间隔即为存放时间。
附录G
本规范用词说明
G.0.1 对条文执行严格程度的用词,采用以下写法:
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 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 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可”。
G.0.2 条文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非必须按所指定的标准、规范或其他规定执行的写法为“参照……”。
《预拌砂浆生产与应用技术规范》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本条说明了制定本规范的目的。施工现场拌制砂浆存在质量不稳定,文明施工程度低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同时,使用质量稳定和性能良好的砂浆也是解决目前新型墙体材料使用中质量通病的措施之一。因此,取消现场拌制砂浆,发展商品砂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预拌砂浆作为一种商品,必须制定出在技术上和管理上具有可操作性的生产与应用技术规范,统一预拌砂浆的生产、质量控制、交货验收及施工质量控制标准。
1.0.2 本条说明了规范的适用范围。本规范适用于预拌砂浆的生产、交货验收、储存及施工质量控制。
1.0.3 本条指出了本规范与其他有关规范、标准的关系。
1.0.4 本规范所引用的标准在规程中已写明标准名及标准号,在此不一一列出。
2 术语、符号与标记
2.1 术语
2.1.1 本条说明了预拌砂浆的原材料、生产、运输及使用特点。起缓凝作用的外加剂是预拌砂浆不可缺少的;同时,矿物掺合料虽然不是砂浆的必需的组成材料,但为改善砂浆的性能及降低成本的需要,在实际生产中一般都会加入一些矿物掺合料。
2.1.2~2.1.5 说明了预拌砂浆按照用途的主要分类。
2.1.6 存放时间是预拌砂浆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凝结时间不同,在存放时间内,砂浆除不能凝结外,还要保持施工要求的工作性。
2.2 符号与标记
2.2.1 预拌砂浆的符号以砂浆品种的第一个拼音字母的组合表示,如Y表示预拌,M表示抹灰,F表示防水,YFM即表示预拌防水抹灰砂浆。
2.2.2 本条规定了预拌砂浆标记的表示方法。
3 技术要求
3.1 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