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4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5亿元的基础上,年均递增10%,到2010年达到200亿元以上。连锁商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15%。流通业企业基础设施和技术水平明显提高,西宁市、海东地区和格尔木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基本建立销售时点管理系统(POS)、管理信息系统(MIS),其他地区部分企业建立POS系统、MIS系统。全省限额以上流通业企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流通领域的市场秩序明显好转,流通业社会信用体系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
三、主要措施
(一)做好我省商务发展和商业网点建设“十一五”专项规划工作
1、抓紧制定我省商务发展和商业网点建设“十一五”专项规划。各地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流通业发展方向和大的区域布局方面研究制定商务发展和商业网点建设的专项规划,并研究提出相关政策,指导和促进流通业的发展,防止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2005年,各州(地、市)要完成所辖地区商业网点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应包括重点商业中心、大型商业设施、市场的规模、业态和布局等内容。
2、加大对现有商品市场整合的力度。根据全省经济发展要求和市场供需实际,对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效率低下的商品市场进行重组合并。对新建的市场要严格按规划的要求,加以规范和完善,加快商品流转速度,降低商品流转成本。同时,要加大服务整合力度,逐步引进代理、配送、拍卖交易等方式,实现工商、税务、银行、保险等一条龙集中服务,最大限度地减少中间环节,降低交易成本,稳定客户群体。通过整合信息资源,运用现代通讯网络,逐步实现全省各大商场联网和省内各级市场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3、加强市场宏观调控,完善运行调控体系。从我省流通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深入分析研究流通业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逐步建立健全市场监控体系,不断完善监控手段,增强市场运行监测能力。在认真落实重要商品中央储备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我省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并建立应急调控快速反应机制,保障重要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
(二)积极发展现代流通方式,提升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
1、大力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的重要方式之一,是现代流通的发展方向,必须继续加大推进力度,加快发展速度。积极培育连锁经营龙头企业,选择经济实力强、运营规范、发展潜力大的连锁企业,通过兼并联合、资产重组、参股控股、合资合作或输出品牌、输出管理、特许加盟等多种方式,对全省分散经营的连锁门店及中小超市、便利店等实施资源整合,促进优化配置,着力培育3—5家主营业务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年销售规模达到亿元的大型连锁企业。大力推进连锁经营扩展,重点推进连锁经营由超市、百货店向便利店、专业店、专卖店、大型综合超市、仓储式商店等多业态发展;由一般零售及餐饮行业向图书、报刊、石化、烟草、医药等专营专卖的行业扩展;由直营连锁向加盟连锁、特许经营等模式延伸。同时,在广告、家电、电脑、家具、装饰装修材料、汽车销售、房地产中介、旅游服务、家政服务、租赁服务等行业发展连锁经营。加速连锁经营向城镇社区及农牧区延伸,积极发展以大型连锁企业为龙头、以社区商业综合服务中心为骨干的社区便民连锁店,改造和提升社区原有的商业服务网络,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满足购物、餐饮、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多方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