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林业体制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晰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落实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集体林经营体制;将林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和经营权落实到户、联户或其他经营实体。鼓励非公有制经营者以购买、参股、租赁、合作开发等形式参与国有森林资源的建设、开发和利用,参与国有林业企业改革、改组、改制和林业经济布局调整。在总结新宾县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林业综合行政执法试点范围。
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尽快出台《辽宁省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进一步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关政策,积极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以节水和合理配置水资源,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主要目标的水价形成机制。将水价改革与供水单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相结合,推进企业化管理和产业化经营。合理补偿供水单位的成本费用,强化水价对用水单位的成本约束,发挥市场机制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推进农垦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国有农场的股份制、公司化改造。实行政企分开、强化主业、剥离辅业,深化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吸引国内外企业和民营企业参资入股,造就一批经营规模大、竞争能力强的农工贸产业化集团。尽快出台《辽宁省关于深化国有农场改革的若干意见》。
七、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广播、体育事业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要制定全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增加投入,形成科技投入产出良性循环机制。积极稳妥地推进科研院所体制改革,促进科研与经济发展的融合,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加快已转制科研院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启动公益类科研机构的改革。推进产、学、研联合,积极探索科技发展风险投资机制。促进科研投入主体多元化,使企业成为科研开发和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增强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在全社会营造尊重人才的机制和氛围,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鼓励科研成果到综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用市场化的办法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加大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院所负责人和技术专家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带头人的作用。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合理优化配置。整合全省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构建大型科研仪器设备资源共享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紧紧围绕老工业基地振兴需要,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加速培养各类人才。全力保障9年义务教育制度的贯彻和实施,全心全意办好“民心工程”。将农村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完善和巩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对困难家庭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即免收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由政府和学校共同建立面向困难学生的补助机制和工作体系。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加大各级各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以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为重点,优化调整高等教育布局和专业设置,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完善省、市、县、学校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促进高校和中职毕业生就业。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推进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向多领域、全方位、高层次发展。吸引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及优质教育资源进入我省,大力推进办学主体多元化,鼓励组建优质资源联合的教育集团。严格规范各类学校招生和收费制度,加强学校财务管理和监督。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管理职能,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相适应的卫生管理体制和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全面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加强卫生监管,控制医疗服务价格和医疗机构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的比重,纠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树立卫生工作为社会服务的窗口形象。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力争达到覆盖城区人口80%的目标。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市可以扩大试点范围。加强农村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好20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100个偏远乡镇卫生院。继续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