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海―棋盘井―乌斯太“小金三角”地区,围绕“十一五”末期实现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产能200万吨、焦炭1500万吨、煤焦油加工100万吨、烧碱产能500万吨、聚氯乙烯产能500万吨、电石产能600万吨、工业硅和有机硅产能60万吨的目标,规划建设乌海―棋盘井―乌斯太化学工业基地,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化配置,调整结构。重点发展炼焦及焦油深加工、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电石及下游产品等煤焦化工产业,电解法烧碱、聚氯乙烯、金属钠等氯碱化工产业,工业硅、有机硅化工、无机硅化工等硅化工产业。
煤化工要积极采用国内外最新技术,延长产业链条,建设一批年产20万吨煤制甲醇、30万吨二甲醚、100万吨以上捣固焦项目,大力发展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提高煤综合转化利用水平。
氯碱化工要与聚氯乙烯工业配套发展,重点建设一批10万吨氯碱、10万吨聚氯乙烯、25000千伏安以上密闭式电石炉等节能节水、热电联产、综合利用型大型化生产装置。
硅化工要着力引进国际大型硅化工企业,发展以工业硅为支撑,有机硅单体为重点,硅油、硅橡胶、硅树脂、硅烷偶联剂为方向的硅产业。
围绕基地建设,要配套规划配置煤炭、电力、石灰岩、盐和水资源,规划解决盐原料问题和化工产品外运问题。基地所跨三地政府要加强协作,协同做好基地发展规划,全力做好协调服务,用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指导基地建设,在关联产业布局、项目设计、水电气等公用工程建设、物流传输系统建设、环境保护和管理服务等方面实现一体化。
(三)锡林郭勒能源煤化工基地
依托锡林郭勒盟白音华和胜利煤田,围绕煤炭开采、坑口发电、煤化工,沿将开发建设的霍―白―锡、霍―乌、大―白铁路,以白音华矿区和胜利煤田为核心区,建设白音华能源煤化工基地和胜利能源煤化工基地。到“十一五”末期,煤炭产能达到1.5亿吨以上,电力装机达到1500万千瓦以上,煤制油达到500万吨,煤制甲醇及下游系列产品加工能力达到800万吨。
两个基地在努力扩大煤炭生产规模、积极建设大型坑口电站的基础上,要把发展煤化工及其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资源开发转化效率,提升规模与效益,作为基地建设方向。煤炭开采要重点建设一批生产规模1000万吨/年以上的特大型现代化露天矿和300万吨/年以上的特大型现代化井工矿。特大型露天矿和井工矿煤炭开采技术要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电力建设要根据电力项目的不同市场,选用不同容量的机组。外送电力鼓励采用装机容量60万千瓦及以上的风冷机组,达到国内领先的技术水平。区内用电电源项目应根据资源和市场需求,灵活选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机组。要着力打造坑口发电群。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