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积极利用先进生产要素,改造一批物流企业。支持物流企业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融资或筹集资金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对资产质量好、经营管理好、具有成长潜力的物流企业,支持其上市。鼓励物流企业利用国内外先进设备和技术,改造提升物流设施。鼓励国内外优秀的物流企业管理者和技术人才以租赁、承包等方式经营我市物流企业。
四、科学规划建设具有鲜明功能的物流基地,构建快速便捷的物流通道
(十)合理规划科学论证,规划建设一批专业性和综合性的物流基地。按照“统一规划、重点推进、配套政策”的原则,推动我市工业、商业、运输、联运、物资、仓储等行业物流资源整合,构建以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基地为骨架,专业性物流基地为节点,布局结构合理、技术设施先进、运转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开展社会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重点打造江北寸滩港、沙坪坝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渝北空港、万州港、涪陵港等区域性、综合性物流基地,积极培育若干专业性物流基地。建立与生产基地直接挂钩的农产品配送中心。研究探索军事物流基地兼顾民用的有效方式,充分利用我市军事物流资源。
(十一)完善物流基地配套设施,构建有机链接、经济合理的物流交通网络。研究规划经济腹地、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大型批发零售市场与物流基地、物流中心有机联系的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建设和完善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内外部基础设施,形成快捷的城市物流配送通道。积极推进铁路、港口、高速公路及航空交通的多式联运的有效链接。
(十二)简化通关程序,建立货物进出口快速处理机制。认真落实口岸大通关建设“政府牵头协调,统一信息平台,手续前推后移,加快实货验放”的指导精神,加快重庆电子口岸建设,优化口岸通关作业流程,加快口岸快速通关改革,推行物流企业与口岸通关监管部门信息联网,提高信息化应用和管理水平。海关、检验检疫、税务、外汇管理等部门要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简化作业程序,实现信息共享,加快通关速度。鼓励建立集海关监管、商品检疫、地面服务一体化的货物进出境快速处理机制。
(十三)优化城市配送车辆管理,构建物流绿色通道。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道路交通流的科学组织,根据我市交通状况和物流业发展情况,研究制定配送车辆在市区通行和停靠的具体措施,提供在市区通行、停靠的便利。继续推进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建设,加快同周边省市按对等原则建设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
五、加强基础性工作,促进现代物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