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繁荣文化行动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加强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改变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陈旧、老化的现状。(2)济南、青岛和有条件的城市要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的城市文化建筑,经常举办大中型交响乐等规模大、品位高的文化活动,逐步提升城市文化层次。(3)整合文化资源,加大文艺精品创作力度,增加演出场次,建立经常性的演出制度。(4)办好山东文化艺术节,形成山东文化品牌。(5)深入挖掘推广山东优秀文化,编写出版《山东当代文化丛书》。(6)精心策划组织一系列具有鲜明地方特色和较大国际国内影响的对外文化、学术交流活动。(7)向外国赠送“孔子像”,扩大孔子文化在世界的影响。(8)大力发展城市文化、社区文化、村镇文化、节会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等特色文化,力争在3-5年内实现城市社区都有文化中心,60%的村庄建有设施配套的文化大院。(9)积极推进中央和省里确定的31家试点单位的文化体制改革。(10)实施环沂蒙山和沿海文化长廊工程。(11)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取缔“黑网吧”、非法出版物和黄色音像制品,净化文化市场。
(四)塑造品牌行动
实施精神文明建设品牌战略,不断提升文明创建工作水平。(1)广泛开展创建全国和省级文明城市活动,培育城市精神,树立城市形象,打造一批文明城市品牌。(2)突出绿色、安全、温馨和文化品位,打造一批文明社区品牌。(3)突出规范管理、诚实守信、热情服务和群众满意,打造一批文明单位、文明行业品牌。(4)突出农村风貌、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和精神文化需求,打造一批文明村镇品牌。(5)突出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建设“文明一条街”、实施“文明信用工程”,打造文明联片创建品牌。(6)深化以行政执法、窗口单位为重点的群众性行风评议活动,规范110、120等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完善服务承诺制、服务代理制、执法公示制、“一站式”服务制和为民服务联动,打造一批为民服务品牌。(7)开展社区道德展示、农村道德评议会、“美在家庭”、“三讲一树”活动,打造公民道德建设品牌。(8)积极推进“生态山东”建设,命名推出一批“文明生态市(县)”、“文明生态镇(乡)”、“文明生态村”。
(五)科学普及行动
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营造学科学、用科学的浓厚氛围,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1)开展全民读书活动,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企业、学校、社区。(2)实施“科普村村通工程”,到2007年,基本实现全省村村有科普宣传栏。(3)深化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逐步形成常下乡、驻社区的工作机制。(4)组织经常性的科普知识讲座、科技展览、科技咨询、科技培训活动。(5)充分发挥科技馆、大众媒体、新闻网站的作用,积极开展“科技周”、“科技月”和“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6)采取多种形式,教育引导群众破除迷信,远离黄、赌、毒,抵制邪教,确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