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区域农业产业布局
根据农业生产条件、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和区域农业主导产业的相似性等特点,按照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从产业——基地——品种三个层面进行布局,确定在不同建设期限内重点发展的产业带,各类基地建设数量、规模以及品种组成、具体分布地域等。
(五)重点建设项目
从区域实际出发,围绕产业布局选定本区域需要建设的具体项目,确定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和投资额。大的方面可参考以下类别,然后按照各区域实际进行项目细分。
1.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
2.农产品加工基地
3.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4.农产品种苗基地建设
5.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
6.科技服务体系建设
7.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
8.机械作业服务体系建设
9.其它相关项目
(六)保障措施和对策
三、工作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
1.组织工作班子
(1)在县(市)、区人民政府领导下,由计划、农业、林业、海洋、农机、国土、规划、环保等相关部门成立规划领导小组,其主要职责是:制定工作计划;协调各部门关系;解决规划工作的重大问题;审查规划方案。
(2)规划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3)成立规划编制工作小组
从有关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成规划编制工作小组。
2.制定工作计划
包括工作内容、工作步骤、方法与人员分工等。
(二)收集资料和补充调查
广泛收集资料,包括县域基础资料(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资料、人口资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资料、农业普查资料、生态环境资料、县域历史资料等)、农业资源调查及区划成果资料、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农林水等其他有关部门发展规划、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等等;同时要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通过全面的系统分析,提出规划编制总体方案。研究确定规划目标和任务、产业布局及重点建设项目。
(三)编写规划
(四)上报
规划编制完成后,报市级计划部门。
四、规划成果
(一)规划报告
(二)数据集
1.全县(市)、区及分乡镇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表(2004年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