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推进生态省建设。认真实施《
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按照“三圈一区”和八大体系基本框架,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力度。配合建设、发展与改革等部门制定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污染防治规划与政策,推进城市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推动BOT方式支持和帮助解决海口、三亚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三、坚持最严格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把好建设项目环保审查关,抓好新上项目的环保设施建设,落实环保“三同时”制度,大中型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100%。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有关产业政策、环保政策,禁止兴办生产工艺落后、高能耗、高水耗、重污染等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五小企业”,不接受落后产业转移。积极推行清洁生产。
四、加强规模化禽畜养殖业的污染监控,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及污染防治先进技术,落实禽畜养殖废水处理防治措施,大力推动资源综合利用。
五、加强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深入开展矿产资源开发秩序治理整顿,严厉打击非法采矿。全面实施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保护恢复保证金制度,加强矿山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保护恢复工作。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力度,重点提高我省紧缺矿产和优势矿产资源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挖掘矿产资源深加工潜力,大力扶持集约型、深加工重点项目上马,发展矿业经济,提高矿业对我省经济发展的贡献率。
建设厅落实《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事项和2005年工作要点
一、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帮助海口、三亚加快发展,进一步提高南北两个城市的品位;帮助琼海、儋州等城市加快发展为中等城市。继续加强“百镇建设计划”工作。重点将省政府安排的资金加大对20个小城镇的镇区基础设施建设、绿化美化、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力度;申请专项资金,拟先期建设完成3个标准垃圾处理场建设,摸索我省小城镇垃圾处理的新路子。
二、加快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修编、报批等各项工作。确保《海南城乡总体规划》6月底完成规划送审成果。
三、进一步强化城乡规划对城乡建设的综合指导和调控作用,促进城乡健康协调发展。
四、继续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城镇建设质量和管理水平。今年重点研究解决海口、三亚的污水和垃圾处理。
五、创建“第二理想居住地”。加大开拓岛外市场力度,力争岛外人士购房达到销售建筑面积的40%。
六、加快处置积压房地产进度。争取到2005年12月底,全省批准处置停缓建工程方案涉及原报建的建设面积达90%,计1467.9万平方米,积压商品房销售的建筑面积达90%,计410.18万平方米。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七、抓好清理拖欠工程款工作。计划在2005年底前,清偿拖欠工程款3.4亿元,占拖欠总额的80%。在2006年9月底之前,基本偿清拖欠工程款。在此基础上,根据国务院和海南省政府有关文件精神制定政策措施。
八、加快对海口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园区整合,把老城开发区规划成琼北经济圈的工业载体。
省交通厅落实《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事项和2005年工作要点
一、利用“三港合一”资源,加快全省港口规划和建设主枢纽海口港马村港区扩建一期、二期工程,2005年开工建设海口秀英港区二期工程、八所港化工危险码头和海口马村电厂“大代小”项目煤专用泊位工程,加快建设洋浦实华炼油厂专用码头工程和金海浆纸厂专用码头工程建设。
二、服务“三农”,加快县乡公路建设。投资10亿元,建设县际及农村公路1000公里;投资1.8亿元实施“通达工程”,使80个不通公路的行政村通车。实现乡乡通硬化公路、市(县)际之间有一条沥清或水泥公路的目标。
三、加快同三国道主干线海口绕城公路和东线高速公路万宁至陵水段及大茅洞隧道右幅整治工程建设。
省农业厅落实《政府工作报告》
责任事项和2005年工作要点
一、继续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引进大型牧工商公司,建设一批上规模的养殖场。大力扶持发展农产品加工运销龙头企业,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国家和省已有的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研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培育1至3家资本运营的现代加工企业或外贸集团,发展一批稳定联结农户的骨干龙头企业。发展畜禽养殖专业大户,突出抓好直供香港的畜禽产品基地建设,提高畜牧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搞好龙头企业的评审和申报工作,组织申报27家省级农业重点龙头企业,对9个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9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运营情况进行监测。加强对龙头企业的动态管理。今年办好全省农业产业化座谈会和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座谈会,以推动农业产业化。
二、大力扶持发展农民新型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和扶持“公司+合作组织+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组建海南省西瓜协会、海南省槟榔协会等2家省级农产品行业协会,使省级农产品行业协会达到15家。总结推广文昌西瓜协会、香蕉合作社的经验和做法,搞好2个农村型合作经济组织的试点工作,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
三、推广“沼气+养猪”模式,新建沼气池3万个。
四、继续推进“无疫区”建设。抓紧建设省动物疫病控制中心和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进一步完善防疫体系。强化动物免疫工作,加大产地检疫力度,确保全省口蹄疫、猪瘟、鸡新城疫免疫密度和免疫挂标建档率达到100%,确保产地检疫率达100%。实施“百头万户、万只千户”工程,新增年出栏200头以上养猪大户1500户、年出栏禽3000只以上养禽大户4000户。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以企业和专业户为主体,建设一批祖代场、父母代场和商品代场。创新养殖模式,推广林下养鸡、果园养畜、种草养畜等饲养模式,建立50个养殖小区,鼓励种养户双向联结,促进良性循环。
五、提高种植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继续落实良种补贴政策,扩大超级稻试种示范面积,建立18个超级稻示范片(点)。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特籼占25、Ⅱ优128、博Ⅱ优15三个主推品种面积达350万亩。改革水稻耕作制度,大力推广塑盘育秧、抛秧等节本增效技术。发挥南繁优势,扩大南繁育种基地建设和保护的规模,力争全省水稻制种面积达12万亩。实施“沃土工程”,着力提高耕地质量,较大幅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率。加快建设以三亚、乐东、东方、昌江等市县为区域的35万亩优质香蕉基地,以三亚、乐东、陵水、保亭等市县为区域的50万亩优质芒果基地,以及以琼中为中心的15万亩绿橙基地。继续抓好现有180万亩无公害瓜果菜基地和以橡胶、槟榔、胡椒为重点的热带作物基地建设。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瓜菜品种结构和植期,推出适销对路的名特优品种,积极推广瓜菜设施栽培和淡季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