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工业发展倍增计划实施意见和云南省10户大型工业企业(集团)开展销售收入倍增行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六)营造环境,建立支撑新型工业化的五大平台
  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企业技术进步平台。实施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推进工程,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及企业技术人才培训。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改善技术创新氛围,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增加技术创新投入,建立大中型骨干企业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设施建设,完善研究开发与检测手段,利用现有科技力量,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提高技术创新的基础实力,加大对光电子、生物资源开发等新兴产业的引导与扶持力度,提高新材料、新工艺、信息技术、高技术装备等科技应用的能力。着力推进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推行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建立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一批重点产业企业信息化项目,搞好企业信息技术运用,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工程、辅助检测以及仿真技术、工程数据库等先进信息技术,提升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
  培育块状经济,建立产业和企业集群发展平台。继续推进重点工业园区建设,进一步优化园区建设的软硬件环境,充分发挥园区的集聚效应,积极招商引资,吸引更多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企业进园发展,不断壮大工业园区的经济总量和实力;促进园区优势产业的发展,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进集约化生产,大力推进产业升级,形成园区特色产业群,将重点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地区经济的增长极,带动整个地区工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培育块状经济,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加强资源优化配置,集聚产业优势,尽快形成块状经济;以园区为平台,培育壮大行业龙头企业;加快特色产业向园区集聚。以“一地一品”或“多镇一品”、“多村一业”的特色产业为突破口,结合本地资源,选择一两个具有潜在优势的企业,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行业带动能力和一定示范性的龙头企业,吸引相关企业聚集,发展以专业化和协作化生产为主的特色经济。
  加快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企业融资平台。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动员和鼓励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建立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类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中国中小企业网云南分网”的建设;构建开放型的信息服务系统,推进与州、市有关部门的信息联网工作;推进滇沪合作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建立滇沪合作机制,组织中介服务组织开展对口调研、学习交流,互派人员开展短期培训工作,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快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政府引导、银行和社会担保机构参与的企业融资贷款平台,构建覆盖全省的贷款担保体系;完善云南省工业企业银企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政、银、企之间的沟通,尽力满足产品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流动资金需求;重点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的工业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以及成长型科技企业、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成长型企业的发展;加大中小非公企业的融资协调力度,深入开展“广发民营100”融资试点工作。
  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工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平台。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各种自然资源,切实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通过健全法制、制定规划、宣传培训、实施产业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完善政策措施、强化管理、依靠科技进步等一系列手段和措施,将循环经济引入到工业经济的各个领域。要特别注意在资源开采、资源消耗、废弃物产生、再生资源产生等四个环节采用不同的措施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大力推进清洁生产。
  重视工业人才培养,建立人才保障平台。建立健全工业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体系,落实吸引人才的有关政策规定,努力提高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工程技术人才在企业中的比重。强化工业各类人才的职业培训,加强工业领导干部队伍、企业家队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技术工人队伍的培训和建设,抓好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培训,全面提高我省工业经济管理干部的素质和水平。支持企业开展“学习型企业”活动,创造学习型社会环境。建立健全非公、乡企等各类中小企业人才培训机制,加强企业人才队伍的培训,组织实施好国家“银河培训工程”和《云南省非公企业经营管理者素质提升行动计划》。以“蓝色证书”工程为重点,开展乡镇企业职工在岗培训和农民工定向转移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工就业技能和企业职工素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