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努力将兰州发展成为婚庆、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综合消费中心。借鉴“北京—天津”消费模式,多途径、多方式向白银、临夏、定西、西宁等周边城市推介兰州区域消费中心整体形象。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兰州欢乐购物节”、“甘肃美食节”等节会活动,将节会与消费、文化、旅游有机融合,提升消费档次和水平,推动综合消费。利用“春节”、“五一”和“十一”黄金周,会同旅游、交通部门大力开展以“购物在兰州、消费在兰州”为主题的营销活动,吸引周边城市消费群体到兰州旅游购物。
(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大力支持拍卖、租赁、典当、咨询、展览、展示等服务业的发展。通过骨干项目的实施和改造提高,使中心商业区成为兰州旅游商业的龙头。充分利用百里黄河旅游风情线及黄河河道开发的独特资源,使西部商贸经济圈尽快形成以满足外地游客观光旅游为主的旅游商业区。合理规划郊区旅游圈,鼓励发展多种类型的餐饮、旅馆等旅游休闲购物服务业。加快兴隆山、吐鲁沟等旅游景点的综合开发,打造“黄河明珠”品牌,联合开辟区域旅游精品线路。
(六)加快兰州商贸流通业的省内扩张步伐。鼓励和支持华联集团、工贸集团、家世界集团、民百集团、百盛集团、西单商场、瑞德集团等优势企业,以兰州为总部核算中心,加快向省内其他市州扩张。不仅要发展大型综合超市、便利店、大型购物中心、标准化超市等成长前景好的商业业态,还要在配送中心建设、信息系统提升以及店铺房产购入等方面加大力度,并逐步发展采购中心、物流配送中心,构筑分销体系等。
三、以项目为纲,推动产业联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围绕农林水利、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制造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带动产业结构调整,为商贸中心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发展支撑,推动兰州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加大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的培育扶持力度,进一步优化种植、养殖业品质结构,加速农产品市场流通,提高农产品市场化程度。加快农业产业化和标准化进程,积极发展园艺、畜牧等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和动植物检疫体系,加快完善农产品产销体系,扩大反季节、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塑造“高原夏菜”品牌,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鼓励和支持农民兴办各种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和县域经济。加速乡镇企业体制创新、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
(二)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重点支持兰州国际集装箱节点站、小峡水电站、连城电厂二期工程、兰州燃气电厂等项目建设。加快中石油兰州石化公司45万吨乙烯装置、兰铝26万吨电解铝和自备电厂、沃尔凯采暖公司300万柱新型散热器生产线、好为尔乳品公司4万吨鲜奶生产线等项目的改造和建设。继续实施加快工业发展的“双百、双十、五十强”工程,着力培育一批名牌产品。积极发展以电子信息、精细化工、新型材料、生物医药、特色食品为主的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依托兰州高新技术和兰州经济技术两个国家级开发区,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设备、资金和管理经验,整合区域存量资源,引导企业进行结构调整和资产重组,大力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加速扩大产业规模。启动实施循环经济发展工程,逐步构建节约型、环保型的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