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突出重点,大力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
5.着力实施能人带动战略,建立“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坚持在科技能手、致富能手中培养党员,在党员中培养科技能手、致富能手,在党员科技能手、致富能手中培养村干部。要集中精力,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加快带头富、带民富的“双带”型村干部队伍建设,并结合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把群众公认的“双带”型能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
6.进一步拓宽渠道,不拘一格选贤荐能。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在村党组织建设中,打破传统的“限定村内人选,固定本村任职”的束缚,逐步强化人才资源共享的意识。各地要向面全县、全乡制定相应政策,吸引优秀人才到村上任职。采取机关下派、村企交流、以强带弱、跨村兼职、对外招聘等多种形式,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村干部队伍。要鼓励乡镇干部到村上任职,并突破地域界限,按有关政策、法律规定,逐步建立社会化公开选拔或考录村干部的择优机制。
7.改进选人用人办法,选优配强村级班子。坚持和完善“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把候选人的提名权、推荐权交给党员和农民群众。按照“一好二富”标准(即政治素质好,带头富、带民富),采取“三选”方式(即选派党政机关干部到村上任职,选拔年轻后备干部、选择优秀大学毕业生到村上挂职),重点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从2005年起,选派乡镇后备干部和县里新录用的公务员到村任(挂)职一年以上。加快村干部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的调整,按照精减、效能的原则,严格控制村干部职数,积极推行村党组织成员与村委会成员“交叉任职”。
8.切实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努力储备一大批高质量的后备人才。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和培养一支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年纪轻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可采取从本地致富大户、民营企业负责人、经纪人中选拔,从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中回请,从外地“老板”中引进,从离岗到农村领办、创办企业的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中挑选,从县、乡规模企业中物色,从高校毕业生和复转军人中吸纳。要建立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由乡村每年年底向县(市、区)委组织部上报备案。后备干部队伍要实行动态管理,存优汰劣。
9.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实施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地抓好村干部的培训工作,进一步完善村干部任职资格、学历等培训制度,并使教育培训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按照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县(市、区)负责村“两委”班子正职的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10天;乡镇负责村其他干部的培训,每年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各地级市委党校每年各举办一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轮训班。培训内容要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系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知识。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有计划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挂职锻炼。培训经费列入市、县(区)级财政预算。积极鼓励村干部参加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和远程教育,不断提高文化水平。要抓紧任职资格培训,做到持证上岗。通过各类教育培训,努力提高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