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大对食品流通环节的整治力度。
1.开展包装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加大对饮料、酒、奶制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豆制品、腌熏制品、调味品、罐头、食用油等10种包装食品的质量监测力度;对儿童食品销售网点特别是中小学周边的食品商店进行一次全面清查;加大合法包装标识印制企业的承印验证、承印登记的检查力度,坚决取缔擅自设立的印刷点,严厉打击假标识、假包装、假商标行为。
2.开展重要农产品及加工品质量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粮食制品、肉制品、蔬菜水果、水产品、干制菌品等五类品种;利用定量检测和快速定性检测手段,开展质量定向监测工作,及时公布监测结果;严厉打击销售病死肉、注水肉、私宰肉、未经检验检疫的各类肉品,使用甲醛、工业碱等有毒有害物质浸泡的水产品及水发制品等行为,严肃查处劣质大米或用变质粮食加工的粮食制品、农药残留超标的蔬菜和水果及非法使用保鲜剂加工的水果。
3.开展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食品安全专项执法检查。重点检查食品批发市场、商场、超市、集贸市场以及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乡镇,坚决取缔无证照经营行为;加大不合格食品的退市监管力度,责令企业停止销售和追回不合格食品,并依法进行处置。组织开展节日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四)加大对食品消费环节的整治力度。
推行学校食堂和餐饮业等领域的食品卫生监管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并向社会公示进展情况;以控制食物中毒为重点,强化对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特别是小餐馆、个体门店的监督检查,建立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加大对农村家庭筵席的指导和管理;开展联合监督、联合执法检查,定期发布预警信息;在大中型餐饮企业、快餐供应企业和大学、高中食堂实施HACCP管理。
(五)加快食品安全长效机制建设步伐。
1.加快推进“三张网”建设。在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省范围内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的建设。在“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方面,确保今年年底前实现“千镇连锁超市”、“万村放心店”工程在全省乡镇和行政村的覆盖面均达到50%的目标。在“监管责任网”建设方面,加快建立和健全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责任网络;进一步完善涉嫌食品犯罪案件移送制度;在实施生产和流通领域食品质量预警方案的同时,研究探索其他相应的预警制度。在“群众监督网”建设方面,加快健全县、乡、村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逐步建设和完善举报奖励制度。
2.健全食品标准体系,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按照《全国食品标准2004年—2005年发展计划》要求,逐项清理食品地方标准,全面清理企业备案标准。深入实施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建设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完善检验检测手段,重点建设省和市级检测机构,尽快提升检测水平,提高承检能力。加快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工作。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