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2005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截至2004年,我省已完成44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2005年我省还将继续开展易发区内25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该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将查清调查区内地质灾害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形成机制、影响因素等,为各级政府有计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四)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对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要防御区段,应明确监测责任人及监测人。监测工作部署应针对不同灾种的特征、分布情况有针对性的布设并在预案编制中予以说明。监测手段的选择,在危害性大和技术经济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应采用多种方法和仪器监测,配置专业监测人员;对群测群防工作的监测,各级地质环境监测站、参与地质灾害调查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做好简易监测方案的选择和监测员的培训。对监测项目的测量、数据记录和分析监测设施保护,尤其是出现临灾引发因素和征兆的判别,险情的及时处理和报告均要求监测人员能较熟练的掌握。
  地质灾害的成功预报是取得成功减灾工作效果的前提。预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和影响程度等。目前我省地质灾害预报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发布区域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信息。二是推进群测群防地质灾害点在出现临灾征兆时进行临灾预报。根据地质灾害的发生前兆提前作出预报,按预定的疏散路线进行撤离,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应急工程处理措施,切实减轻突发性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
  (五)地质灾害巡回检查。根据我省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情况,2005年省国土资源厅已安排6条路线对全省地质灾害防御情况开展巡回检查。各检查路线如下:
  1.广元—绵阳—德阳。
  2.凉山—攀枝花。
  3.自贡—宜宾—泸州。
  4.巴中—达州—广安—南充。
  5.雅安—乐山—阿坝—甘孜。
  6.内江—资阳—遂宁。
  本次检查工作采取实地调查、座谈及询问等方式对主要危险(隐患)点进行了复查,对查明已治理且不存在危害的灾害点、危险区村民已全部搬迁的灾害点及已趋于稳定的灾害点不再列入2005年防灾预案,对新发生的危害严重的灾害危险(隐患)点添加为2005年预案主要危险(隐患)点。对列入省级预案的隐患点检查其防灾组织机构、监测、防治、预报等方面的准备情况。
  (六)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根据多年来地质灾害防灾经验,“群测群防”监测工作是有效预防地质灾害,减少地质灾害损失的重要措施。各市(州)、县(市、区)、乡(镇)人民政府要制订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计划,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地质灾害防灾、识灾、避灾的广泛宣传,提高全民地质灾害防灾意识和各级政府对地质环境的保护意识,进一步增强防灾、救灾、减灾能力,充分发动群众,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的工作热情。在2004年完成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监测系统,使每处地质灾害都有明确的监测责任人和监测人。将含有报警抢险措施、避险疏散路线、预警信号等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切实做到管理有人、人员有责、心中有数、防治有效。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