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2005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
《四川省2005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的通知
(川办发[2005]19号 2005年5月26日)


  省国土资源厅《四川省2005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转发,请遵照执行。

四川省2005年地质灾害防灾预案

(省国土资源厅)


  为避免或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制订本预案。
  一、2005年全省地质灾害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一)致灾因素分析。通过对多年来地质灾害资料的分析,我省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致灾因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等;人为因素包括采矿、削坡、加载、振动等。地质灾害的分布发育除受制于自然因素外,与人为因素也密切相关,往往是人为因素与地质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因素。
  (1)地形地貌。四川省地形地貌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等类型。高原区主要分布于龙门山以西,与青藏高原东南缘接壤,山势陡峻,峡谷、绝壁林立,斜坡大都在30°以上,不稳定斜坡极其发育;山地区分布于盆地周围,地面切割破碎,地形陡峭,多发育滑坡、崩塌灾害;丘陵区主要分布在盆中南充、遂宁、广安等地,组成盆地底部,海拔多在300—500米之间。切割深度一般在20—50米之间,地质灾害以小型滑坡、崩塌为主;平原区主要分布在成都、德阳、绵阳等地,地形平坦,相对切割深度小于10米,因自然作用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少见。
  (2)地层岩性。四川省地层出露齐全,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3大岩系均有发育。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山地区,原生岩体坚硬、致密,稳定性好,是良好的工程地质岩组,但在断裂密集带及强风化带内也常有地质灾害发生;沉积岩包括碳酸盐岩、碎屑岩、松散堆积物等。碳酸盐岩类地层主要分布在川东、川南一带,溶隙、溶洞、落水洞、地下暗河等岩溶比较发育。由这类岩层组成的边坡一般比较高陡,崩塌较为发育,滑坡、泥石流少见。碎屑岩类地层广布全省。砂岩分布区以崩塌发育为主。泥页岩分布区则滑坡、泥石流多见;变质岩主要分布于川西高原、川西南地区,变质岩片理结构面极其发育,质软、工程地质条件差,遇水软化、膨胀、变形严重,是滑坡、泥石流发育的岩组。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