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税收增长指数:由“税收征缴额增长率(国税、地税)”、“税收征缴额中留在市、区两级的地方收入增长率(国税、地税)”两项指标合成。
4.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指上年结转登记和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中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人数与上年结转登记和当年登记失业人员之和的比。
5.集体越级上访批次:区县当年集体越级上访以及到重点地区进行上访的批次数。
6.安全指数:由“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刑事案件破案率”、“非正常死亡事故比率”五项指标合成。反映地区公共安全状况。
食品安全监测抽查合格率:指重点食品安全项目的监测、监督抽查的综合合格率。反映政府对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法定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指在某一时期内暴露人口中新发生国家规定的甲乙类传染病病例的频率。反映政府对传染病的控制能力。
刑事案件万人发案率:指辖区内当年的全部刑事案件立案数与人口平均数量的比值。反映地区治安状况。
刑事案件破案率:指辖区内当年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破案数与立案数之比。
非正常死亡事故比率:指三种非正常死亡(包括交通肇事死亡、因工死亡、火灾死亡三类)原因的实际死亡人数与市安全生产监督局下发各区县的死亡控制人数之比。反映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能力。
7.大气环境质量指标:指环境监测部门对区县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的监测数据。反映地区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
8.城市管理综合指数:由“公共厕所达标率”、“交通拥堵点段个数”、“公共设施损坏缺失率”、“地下空间安全隐患率”四项指标合成。
公共厕所达标率:指地区内二类以上厕所占全部公共厕所的比重。
交通拥堵点段个数:每周发生10次以上周期性拥堵的路口和路段。
公共设施损坏缺失率:丢失或损坏的井盖、公共汽车站牌占全部的比重。
地下空间安全隐患率:包括“人防工程安全隐患率”和“普通地下室安全隐患率”。
9.社区服务满意度:指社区服务满意度调查中,居民对社区提供的各项服务的满意程度。
10.危旧房修缮更新率:由“危险房屋解危率”和“危旧房文物修缮率”两项指标合成。
危险房屋解危率:指已解除危险的房屋数占应解除危险房屋数的比例。
危旧房文物修缮率:指报告期内危旧房中的文物建筑经修缮的比重。
11.外来人口管理指数:由“出租房屋登记率”、“出租房屋合格率”、“外来人口登记率”、“外来人口务工经商比重”四项指标合成。
出租房屋登记率:已登记的出租房屋套数占所有出租房屋套数的比率。
出租房屋合格率:出租房屋中无安全隐患的房屋所占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