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事业,落实科教兴区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高度重视发挥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加强基础教育,加大南部山区“两基”攻坚力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民族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学;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农村教育设施建设,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和各类专门人才。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和科技中介机构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提高大中型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企业和科研院所成为我区开展技术创新的主体和推动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投资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的资金保障。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知识,提高干部群众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
(四)努力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营造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氛围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积极营造人们干事业、干成事业的社会氛围。认真贯彻党管人才的原则,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坚持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三支队伍一起抓,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来。最大限度调动干部、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积极性,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的人员贡献力量。大力提倡互相尊重、民族团结的社会风尚,形成平等友爱、和睦互助、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
适应我区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阶层构成的新变化,妥善处理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经济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要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引导的方法,统筹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建立健全社会利益沟通渠道和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
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逐步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资源,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引导各种社会组织发挥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不断规范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等组织行为,加强管理和监督,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构建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保障机制。大力发展乡村和城市社区的公益事业,提高公共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