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总体思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围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加收入,实施“云南省优势农产品加工推进工程”、“云南省乡镇企业技术进步推进工程”和“云南省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工程”,推进乡镇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农产品加工和生物资源开发创新为重点的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配套产业,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及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扶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注重创新,打造优势,实现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创具有云南特色的乡镇企业发展新局面。
(四)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乡镇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突破10m亿元;实缴税金年均增长10%,突破100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年均增长6%,从业人员突破500万人。固定资产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乡镇企业工资性支出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到5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力争突破1500元。通过6年的努力,使乡镇企业在优势产业培植中取得较大进展,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实现总量扩张和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升级,新兴产业比重上升。企业技术进步步伐加快,科技创新能力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增强。农村劳动力在乡镇企业中的就业比重大幅提高。乡镇企业工资性支出成为农民收入重要来源。
三、加快乡镇企业发展的重点任务
(五)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围绕《云南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依托云南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具有加工潜力的优势农产品,在优势产区、产业带扶持一批企业,着力打造特色鲜明的农产品加工业。鼓励乡镇企业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建立和创新企业、基地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参与标准化基地建设。重点加快发展粮油制品、畜禽制品、乳制品、果制品、蔬菜制品、薯类制品、菌类制品、饮料制品、调味制品、糖制品、茶叶制品、麻丝制品、林竹制品、橡胶制品和生物医药等15类产业。坚持分类指导、扶优扶强,培植200户重点骨干企业,打造20个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建立10个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实现增加值250亿元,优势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55%,把我省建成全国重要的生物资源开发创新基地和绿色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