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树立可持续的消费观,提倡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鼓励使用绿色产品;抵制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发挥政府机构的带头作用,把节能、节水、节材、节粮、垃圾分类回收、减少一次性用品等逐步变成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
三、采取措施,切实推进循环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认真编制好我省“十一五”和其它各专项规划。各地各部门在研究和制定“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时,要按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把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放在首位,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重点,认真研究和科学规划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节能降耗等重要工作。一方面,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各类规划的编制;另一方面,要加强本地区、本部门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努力探寻发展途径、方式和目标,为全省提供示范和借鉴。尽快按国家要求开展全省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清洁生产等循环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专项规划编制。
(二)研究并制定关键技术标准和政策要求,建立科学的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省发改委、经济委等相关部门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指导下,一是研究制定我省各行业的技术标准和以资源节约为主的统计体系及考核标准,并逐步纳入对重点企业的考核内容。制定重要产品、单位产品能耗、水耗、物耗定额指标体系和发展循环经济的考核标准,对一些重点企业进行考核。二是继续研究并制定我省资源综合利用、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实施细则、清洁生产表彰奖励办法、能源效率标识管理细则及发展环保产业暂行办法等文件,形成相对配套的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规章制度。三是各地各部门(行业)也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指标体系,并按与时俱进的原则,不断充实和及时调整。四是统计部门要结合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研究探索我省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的有效途径。
(三)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构建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加快高技术产业化,积极推进信息化,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要研究并制定《云南省优先发展的资源综合利用重点领域与重点方向指南》,向社会公布我省鼓励和限制发展的产业目录及准入标准,以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遏制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淘汰和限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产业及技术。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根据资源条件和区域特点,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区域发展、产业转型和老工业基地改造,优化产业布局、调整。通过规划的编制和实施,促进结构的调整优化,逐步摒弃过去过度依赖资源开发的经济发展模式。
(四)以树立“典型”和抓试点示范为先导,在全省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生态工业区、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旅游区。一是全面实施开远工业、洱源农业和普者黑旅游业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工作。引进关键链接技术,开展能源和水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废弃物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循环利用的工业、农业生态链网,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合理确定生态容量,开展生态旅游。二是以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业领域10大行业、7大工业基地和30个工业园区为重点,建设一批循环经济型企业和生态工业园。对重点企业开展节能、节水和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控制排污总量,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努力创建一批“零排放”企业。按循环经济模式规划、建设、改造工业园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提高企业的质量和效益。三是建设一批高原湖泊综合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区和生态旅游区。继续开展全省生态乡镇的创建工作。四是创新城市发展思路,创建循环经济型城市。在全省选择几个产业基础好、政府和企业积极性高、发展循环经济前景好的地区创建省级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