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措施。我省是资源消耗大省,资源产出率及利用率不高,综合利用水平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是突出的问题。也是企业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全省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原材料和水资源消耗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规模以上重工业中,采掘业和原材料工业所占比重达60%以上。而资源型企业对资源开发利用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较为粗放落后的方式,不仅加剧了我省能源、资源紧张矛盾,加大环境压力,也制约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提升企业竞争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将起到积极有效、难以替代的作用。
(四)发展循环经济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这是新形势下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证。发展循环经济,有利于使我省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有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追赶发达地区的必由之路。
全省上下、特别是各级干部要努力摒弃传统的思维定式和发展模式,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做到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切实推进。特别在发展思路和模式上要彻底改变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重外延发展、轻内涵提高,片面追求C1)P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倾向,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突出重点,明确发展循环经济的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资源节约与合理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重点,以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动力,深入开展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工作,缓解能源和资源紧张矛盾,促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逐步建立我省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和运行机制,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实现云南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坚持原则:一是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经济发展的原则;二是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摒弃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则;三是坚持以节约为主、创建节约型社会,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原则;四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原则;五是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有效驱动、公众自觉参与发展生产循环经济的原则;六是坚持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相结合、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相配套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