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型、连锁型的餐饮单位推广先进的食品安全自身管理体系,提高餐饮业食品安全自身管理的档次和水平。
(3)学校食堂专项整治的重点是各功能间布局和分餐间的设置与卫生状况。
2.以控制食物中毒为重点,各单位要制定食物中毒应急预案、餐饮业和集体食堂食物中毒预防指导原则和重大活动卫生安全保障预案等。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降低食物中毒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食物中毒危害。
(五)建立科学、规范、高效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
1.启动我市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建设食品安全信用体系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治本之策,是以改善食品安全信用环境,培育食品安全信用常识,规范食品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和食品市场秩序,全面提高食品安全水平为目的,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而形成的保障体系。确定今年以粮食行业和蔬菜批发市场为试点,启动开展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各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务求实效,为全面开展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2.建立完善的农产品标准体系。按照我市农产品区域布局状况,以肉、菜、奶、鱼、果、蛋为重点,选择日常需求量大的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大力组织地方农业产品标准的制定,并注意和国际标准相衔接,形成具有我市特色的农产品地方标准框架体系。
3.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重点解决我市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机构较为分散、检验检测结果不通用、信息利用率较低等问题。各部门之间应充分加强协调与合作,发挥农业、质监、卫生等检测机构的主体作用,初步形成布局合理、机构科学、功能完善的食品安全检验检测网络,构建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共享的平台,充分发挥现有检验检测资源的作用。
4.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系统,提高对食品安全风险和事故的快速反应能力。规范食品安全信息发布程序,落实责任制,保证信息发布的准确性、规范性和统一性。建立食品安全分析评估和预警机制,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开展食品安全综合分析评价工作,及时研究分析食品安全形势,对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整治、早解决。要选择2至3类与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有代表性的食品,收集、汇总全程检测监测信息,定期向社会公布该类食品安全状况,然后逐步扩展范围,全面实施,让人民群众随时了解到关注的食品安全状况。
5、开展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工作。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今年将会同有关部门,对31个省会城市食品放心工程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牵头在我市开展此项工作,建立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推动我市食品放心工程、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的实施。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